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微信读书上看了《曾国藩传》,由他“尚拙”的人生哲学引发思考。
曾国藩家族从宋朝到清朝的五六百年间,连一个秀才也没出过,几十代人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但他的爷爷却偏要供自已的孩子读书当官,可惜他的儿子太笨,怎么也中不了秀才,眼看儿子没希望了,他就又把希望寄托在长孙曾国藩身上。
曾国藩5岁就开蒙读书,14岁就开始了科场生涯,连考6次都以落榜告终,第6次落第时他的考卷还被“悬牌批责”,也就是被作为反面典型告诫考生引以为戒。
受到打击的曾国藩没有消沉,反思后认识到:虽然自已有着极强的进取心,但是上天没有给自已一个与雄心相匹配的聪明的大脑。
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超人的努力和调整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终于在第七次科举考试中中了秀才,没多久又中了举人,在他28岁时中了进士。
再参加朝考,因发挥出色又进了翰林院。这样,曾国藩的仕途有了一个绝佳的起点。
漫长的九年秀才考试生涯,是曾国藩生命中痛苦的记忆。
但艰难的科举经历对曾国藩是一次极好的自我教育,强化了他“愈挫愈勇”的性格特点。
他认识到:虽然笨,但是只要自已努力并一直坚持,天底下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曾国藩打通科举之路,完全靠的是笨人下笨功夫,而他后来举人和进士考试顺利,也和他前面考了7次秀才,基础打得扎实有关。
一旦开窍,就一顺百顺了。所以,“笨拙“看起来慢,其实越到后面就走得越快,因为基础打得牢。
他一生做事重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总是按最踏实的方式去做。涓滴积累,水滴石穿。
与同时代的左宗棠和李鸿章相比,曾国藩是他们中最笨的一个,但却是取得成就最大的一位,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这“三不朽”境界。
所以说,笨拙不可怕,只要坚持不懈,踏实努力,不轻言放弃,一定会走出困境,抵达梦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