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放弃写作和重新写作的不同时期的想法

            本来并不是打算起名这个标题,写着写着发现自己的想法完全偏离到这边,那修改一下标题也还简单。耳机里放着我很喜欢的歌手刘森的一首歌《县城》里面的歌词一直在我脑海反复循环:“千层沙,万重浪,抵不过县城一碗汤

          我出生的那个地方也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基本是没有本地人,大家都是爷爷奶奶辈都时候根据安排到了国营农场工作的人员。所有的土地都是在湖上填湖建起来的,以前听爷爷说出行都是只能靠划船。现在已经到处高楼耸立了。

         以前很小,小到幼儿园、小学、初高中,所有这些都是在同一条街道上。小到我从所有的学校回家走路都只是16分钟,小到从幼儿园开始就从未有过父母接送上学。小到从我家走到外婆家、舅舅家、姨妈家、奶奶家。左右不过也是十多分钟的路程。

          父母是双职工,常年因为单位的事情不在家或者是在周边县城。那时候想去见他们就只能靠父母给单位要去附近出差的同事说一声,捎带着我坐便车过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都还没退休,有时候放学比较早就在门口坐着,或者邻居家坐着等他们回来。

          90年代都县城不算很安全,父母有时候放假并不是很愿意我出去和同龄的朋友一起玩。大部分时间也都是把我锁在家里,买了很多的书带拼音都那种让我在家看。先是从各种写作类的优秀范文,然后时候拼音的《四大名著》,渐渐地我已经不太满足于父母给我买的书。

            后来在家里储藏室找到了我父亲以前买的整套的金庸小说集,我母亲的外国名著《乱世佳人》、《麦田里的守望者》等等这些外国名著。沉迷于故事的跌宕起伏,人物的喜怒哀乐。虽然当时还小的我,根本不明白这些名著所要讲的道理。但是庞大的阅读量,让我后来读书时写作文时候从来不缺少素材。语文成绩一直是很不错。

          然而高考狠狠给我上了一课。只有语文好是没有用的,成绩勉强够上个三本。自己选择去读能给我奖学金的大专,算是彻底告别了我曾经想靠其为生的文字。很多的习惯在大学那种舒适都环境中直接放弃掉,比如写文、写现代诗、根据自己感想记录的散文。变成了偶尔在QQ写说说、在朋友圈发十个字以内的感想。

         就在前几天得知在写文能够得到收益,而现在的我手头拮据。十分功利性的目的让我重新拾起以前在所有时期都陪伴在我身边的文字朋友,写着写着好像以前陪伴我的朋友回来了。它并没有离开我,只是很久没联系了。

         这些日子的尝试让我知道了,其实所谓写文赚钱是存在的。但是要跟着热度写要有见解有独立分析爆款文章,逐字逐句的去拆分。这是一个短平快的年代,3秒内你不能留住观众,那么就失去流量。我所擅长的风格并不适合这样的环境,毕竟自己一直都是中不溜。高不成低不就,说的好听是中庸之道,说的不好听就是眼高手低。

          然后我跟自己和解了,不逼着自己去学习套路化的东西。就坚持自己的风格,虽然最开始是想靠这个来些补贴生活,但是重新和老朋友汇合也是很好的事情。

         这就是LL的生活碎碎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