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美

诗是很独特的,很美妙,有绘画的形式感,色彩感,有音乐的节奏与旋律,也有着品尝食物的那种千滋百味。

而让我最着迷的就是我们中国的古诗,精炼,形象,生动,大气,细腻。

王维诗人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犹如雨后的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似乎能触到从松叶缝隙投影下的月光碎片,感受到清泉流动的灵脉,让人身临其境。这就是诗的形象生动的画面感。

杜甫诗人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把花与鸟都拟人化了,花哭了,鸟惊怕了,把山河沦陷,国家破碎的个人悲苦滋味体现得淋漓尽致。细细斟酌其句,人生的辛辣苦味正是如此,如嚼橄榄,涩涩而后甘,味道绵醇。

王安石诗人的“含风鸭绿袅袅起,弄日鹅黄鳞鳞垂。”水纹波动,柳枝下垂,普通的一春景却在诗人笔下获得生机。整句对仗工整完美,修辞精绝,鸭绿代春水,鹅黄拟柳条,含对弄,温润如玉,细腻韵味。袅袅与鳞鳞,叠字相对,使整个诗的画面都灵动起来,不语鸟,而犹鸟在飞,不说鱼,而似鱼在跃。整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诗这么美,我们不禁想到,它是怎么诞生在诗人的笔下的。这过程也可能是一蹴而就,也可能是千转百回,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回转,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花阑珊处的惊喜。

有人说写诗是博弈,博中有弈,弈中有博。赌博如掷骰子,豪气而起,运气来,正如写诗灵感突发,泉涌而来。但泉涌而来,初来强势而后劲不足,不能长流。

而弈正可解决后劲不足。弈,正如下围棋,善思,善布局,善筹划,善斟酌,有方法,有讲究。诗的精炼,对仗,节奏,韵脚等,正是有此运行。

有人说写诗是由实入虚,从具象到意象,抽象,印象,正如毕加索画画的手法,几条线条却包含无限的含义。

世界精彩纷呈,红红绿绿,千姿百态,万物变化不断,在诗人的眼中跳跃着,在诗人心里充斥着,刺激着诗人的触觉,听觉,味觉,意觉。而诗人需在繁杂中慢慢地剥抽出事物的本质,删繁为简,锤炼出最适当最精炼的文字,而文字中又融入自己的经验,思考与想象。

这不是单纯的加减法,而是有选择性,有渲染性的,有其深意。只有你经历了人生,积攒了经验,才有可能锤炼出有深意的诗。诗人把血肉俱全的人,物,最终炼化成简简单单的字词。

而我们在看到诗人留下的寥寥数字,每个字都能挑逗我们自己的感官与想象,结合诗人的境地,赋予它皮毛,血肉,甚至灵魂,在你自己的世界活起来了。

诗是独特的,美妙,而对于在诗人笔下如何诞生却是带点神秘色彩,因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不能万分感知诗人之意,赋予自己的理解也许是另一般新境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伤情最是晚凉天,憔悴斯人不堪怜。邀酒催肠三杯醉,寻香惊梦五更寒。钗头凤斜卿有泪,荼蘼花了我无缘。小楼寂寞新雨月,也...
    回聲echo阅读 1,030评论 0 1
  • 寥寥几字成一行 不是诗也胜似诗 几行小字一篇章 自以为是我写诗 想防古风难为曲 学作近体不成句 强自写诗诗不通 还...
    火上冰凌亘古今阅读 190评论 0 0
  • 已然不知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些文字 , 亦不能说清是如何放下那些缠绕自己的过往。这些年里我一直在改变,初来...
    南方末路阅读 131评论 0 0
  • 喜报满天飞。 朋友圈里都在发中考捷报,只是到现在我还没搞清楚今年这个城市的中考到底哪个学校第一,好像我的同学们都在...
    萧灿同學阅读 209评论 0 1
  • 和她分手已经有三天了,好像一天都没有睡过吧,刘洋似乎并没有感觉到困意,只是总觉得哪里空落落的。生活没有太大的改变,...
    不完全变态的进化阅读 300评论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