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目标可以为沟通提供理性、清晰的指引,从而匡正我们的行为。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到底是什么,那在沟通中,你就不会清晰地知道何时该说“Yes”,何时该说“No”,从而进入一种进退失据的忙乱状态。
如果我们的对话已经并不愉快了,例如明显地受到情绪的干扰,那拥有一个沟通目标,并去澄清与强化它,这就显得更加重要,因为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对话重新回归理性的轨道。
沟通中澄清目标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表达结构:“不是……而是……”
例如,我们不是来吵架的,而是来解决问题的;我们不是来指责对方的,而是来想办法的;我们不是来搞事情的,而是来搞定事情的,等等。这些表达都可以帮助我们利用目标设定,匡正行为偏差。
要真实地让目标存在,让它在沟通中伴随着你,并用它来校准自己。不时地用不同的话语策略提醒对话的双方,不要迷失沟通的方向,要保持与自己的理性目标对照。我们会问:
你们为什么要来到这里?
你们希望今天获得什么?
你希望未来是怎样的?
如果这件事没有发生,你在做什么?
如果今天咱们能把问题解决,你的感受会如何?
如果今天咱们能把问题解决,设想一下,你从明天开始会进入怎样的生活?
设定沟通目标的第一个功能,是可以帮助我们匡正和反思自己的策略和行为。
目标设定的另外一个经常不为人知的功能,是对氛围的影响和行为的诱导。换言之,一个开放的愿景性目标,将更有利于帮助你们达成沟通的共识。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会为沟通场景设定的不同的目标愿景,会影响沟通双方,进入不同的沟通模式。
在解决问题的目标设定下,人们会表现出更多合作、理解与协同;而在博弈杀价的情景中,人们会表现出更多的对抗、坚决与冲突。不同的目标设定将会建构沟通者完全不同的认知框架,而这个认知框架将会明显影响互动中的行为表现。
设定善意的、强调共同的愿景,也就是强调作为共同体的“我们”的愿景性的目标,而不是用话语将“你”和“我”迅速地切割开来,这种愿景性的目标设定会帮助双方,架构一个更具建设性的对话场域。
例如,如果是在销售情景,你遇到对方可以说:“董事长,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和您会面。我相信我们都有合作的愿望,也相信我们会非常愉快地完成今天的沟通,然后实现双赢合作。”
总结一下,设定目标会帮你建构清晰的沟通策略,并匡正沟通中的失焦。沟通时你可以思考和设定两种目标,第一种是愿景性的目标,用它去建构一个更友善的对话氛围,第二种是现实性的沟通目标,它能够让每一次即使短促的对话,也能产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