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妈有一幢房子,在乡下的一个小村落里,小村落有一个雅致的名字——梨园,园内还有一个记录岁月的地方——梨园戏台。我曾去过那里一次,也仅仅,就去过一次……
事实上,那时的我对戏曲并不了解,对梨园戏台也毫不感兴趣。只是心怀好奇:姑妈明明在城中生活的挺好的,每每长假,为何喜欢住在这个鲜有人知、偏僻清冷的地方?
然而,当我刚望见这个小村落时,便被那里的景色所吸引,沉醉于那里的古朴雅致。用“一眼万年”这个词来形容此时的感受,我想,也大不为过吧。这里带给我的,是江南水乡的感觉,是岁月沉淀的味道。这里是堆积着深厚历史的地方,也是华夏文明快要成为历史的地方……
小路是用鹅卵石铺成的,一直绵延到小村落出现的地方,回环往复,就好像走进了历史的漩涡中。我们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只是沿着这小路,一路说笑着我们的故事,一路欣赏着沿途的风景。
走着走着,小村落便清晰地出现在我的眼前。与城市里的高楼林立大不相同,这里经过了岁月的侵蚀,粉白的墙、黛绿的瓦,都已悄悄褪去了它们原有的颜色,断壁残垣更是随处可见。姑妈告诉我说:“村里的青年都背上行囊,义无反顾地奔向了远方,只剩下几位老人家。偶而听到几声犬吠鸡鸣,可能已是堂前屋后,仅有的几分生机。”我听后,不禁心头一颤……
沿着小村落里的路,不知又走了多久,来到了一个岔路口前,我停下了脚步。几条蜿蜒的石径摆在我的面前,不知道这路通向何方,不知道这路的尽头会是什么,不知道这路经历了多少岁月的波澜。驻足之后,我抬起头,才发现一旁早已蔫了的梧桐树依旧挺直着身板,俨然像一位长者,好像在守望这残存的华夏文化,又好像悲痛于这时过境迁的小村落。忽然,一条小道上传来阵阵犬吠声,一只小黄狗出现在我的眼前,对着我“汪汪”地叫着。“你是想带我们去一个地方吗?”“汪!”它好像在表示赞同,我笑着看了看姑妈,跟着小黄狗继续走着。
穿过窄窄的小巷,末了,一缕夕日的余晖洒在我的脸上。抬眼望去,一个偌大的场地中央,是一个用石头垒砌而成的戏台子,不禁使人感到震惊。我想:也许当年一定是“台上伊人舞身姿,赢得台下满堂彩”的荣华景象。可如今,高矗的戏台子前面是一畦菜地,台边是丛生的杂草,可是有许多年无人清理了吧。戏台前面的两根石柱子,见证了时光的流逝,物是人非,上面刻画的东西亦,早已被岁月的洪流冲刷地难以辨认。其实,被岁月磨灭的,又岂止仅是一个石头做的戏台子呢?
戏中人,梨园折身锁情深;戏外人,曲径空留断痕泪……别了,梨园;别了,戏台;别了,那位带着缱绻的虞姬……
#未经允许,不予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