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个喜欢的up主李书女,将《信条》的观后感,我没看过,但我知道她的输出肯定不止电影本身。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y4y1y7UV?from=search&seid=4068135060580440185
摘抄一些喜欢的句子。
- 但回头想想,谁又不是向死而生呢。我们的前路是什么?亲友离世,病痛折磨,日渐衰老,但是我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不是还活得挺来劲的吗?
- 生活的意义这个问题其实不应该常来思考,越思考越容易遁入虚无主义的陷阱。
- 在看信条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过去、未来和现在还有平行空间中可能有无数个自己,也许其中有个李书女就在画大坝的CAD,那个李书女的状态投射到别人身上,变成了一个务正业的朋友,但是我没有因为对比她而难过和看轻自己,因为各个时空的自己没有感知相通。而25岁生活在这个时空的我,十分浅薄地认为生活的意义就遵循三个字:我乐意。生在太平盛世,可是我一度苦不堪言,觉得活着真没意思,但是我乐意为两个人而活,他们就是我的父母,这是本能,也没有什么高尚的。很多人为了理想信仰而活着,他们乐意就好了。
- 在成长过程中,理解人的主体情绪是悲伤是很重要的事情,因为了解了这点才会心甘情愿地趋于平静又不会麻木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