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十几个女人,那就是好戏连台。这部书里讲了十几个女性姊妹花的故事。
她们是在西京城里生活打拼创业的群体缩影,有点像金陵十二钗的意味。像里面的小唐、辛起则像是副册里袭人、晴雯一样的人物。
其中有的人命运不是很好,还没有出场,就已经过世了。比如说飞机失事的冯迎,还有的一出来就躺在病床上,到最后也是没治好的夏自花。夏自花从得病到去世,这也成为全书中的一条贯穿线。
书里还有一个外国女子就是俄罗斯的伊娃,她贯穿始终形成了一个闭合回路,一开始是她再次来到西京城,到结尾则是她离开西京城。一来一去,都是笼罩在雾霾下的城市。
这部书是一个女性群像的作品,没有什么所谓的主角。从三十五个章节的标题上就可以看出来,绝大部分都是女性的名字和故事发生的地点。
书里面的羿光有些作者的影子,写的大字一平尺就卖10万块。这不是字贵,而是人贵。
书的名字叫《暂坐》,是书中茶庄的名字。这个茶庄不仅卖茶叶,也是平时老板海若招待客人以及这些姊妹们聚会聊天的一个重要场所。
在城市里生活打拼的人们,经受着各种的压力,满身疲惫,充满了各种烦恼,都需要抛开一切杂念,暂时坐一坐,休息一下,调节一下心情,最好是喝杯茶水,去除这些烦恼腌臜。这可能也是这个茶庄名字的寓意吧。
正如作者贾平凹所说,他以写农村题材为主,比如获奖的《浮躁》、《秦腔》,都是他描写家乡商州风土人情的故事。
关于城市题材,特别是女性题材,他写的确实不多,除了这本之外,最有名的要算是《废都》了,这是在当时一部具有广泛争议的作品。
觉得好的人说它是当代的《红楼梦》,觉得不好的人说它是当代的《金瓶梅》,见仁见智,不过也在前几年有重版发行。
最有意思的就是书中那些很多处括号里面的字,此处删去多少多少字,被借用到春晚的小品里,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
作者著作等身,像蜜蜂老黄牛一样特别勤奋,写了十几部长篇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里能排得上前三名。记得第一次看他的小说是在报纸上连载的一部长篇小说,叫《怀念狼》,距离现在也有20多年了。
他的文字古拙、细密、扎实。读上几段,就能看出他这种鲜明的风格特色,并善于利用本地语言来描写人和事。
虽然他生在地理上属于陕南的商州,但他讲的话却是陕西话,即所谓的关中话。
在西京城里,经常能够看到他写的大字,成为商铺门面的题字。的确,他就像书里的羿光一样,光靠写字就能过得很好,但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且坚持手写草稿,让人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