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元目标的构成:单元目标是预期学习结果,因为最终的学习成效要通过学生学习结果来呈现,写预期学习结果更有利于教师明确教学的方向。维金斯所说的逆向设计中的“逆向”指的是首先要明确预期学习结果。预期学习结果一定要以“学生”为主语,可以阐述为“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
预期学习结果是结构化素养目标。预期学习结果是多维并且结构化的,威金斯和埃里克森都将大概念和知识与技能视作一个三角的关系,但在单元目标撰写时,除了考虑大概念和知识技能的关系外,还要考虑到“一般”和“具体”的关系。一般教学目标其实就是大概念。但因为一般教学目标比较宽泛,所以在具体的课程中还需要结合课程内容进行细化。所以在大概念教学的目标撰写中,我们要考虑两组关系及一般与具体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的目标之间的关系。
目标设计模板的构成:素养目标,单元大概念,具体单元目标,其他具体单元目标。
2 单元目标的撰写。从写作顺序来看,可以先写单元大概念,在匹配相关的具体单元目标和其他具体单元目标,最后再来写素养目标,这是因为素养目标是建立在对单元大概念的理解之上的,因此单元大概念和相应的具体单元目标的撰写是重点,也是难点,当然如果素养目标非常明确,也可以先写素养目标。
单元大概念的写法,常见的误区:概念就是单元的主题或论题,大概念就是高度概括,大概念就是素养目标……
素养目标体现为一种在真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专家素养,写为“能做……”而大概念则反映专家思维,写作“能理解……”具备专家素养的前提是形成了专家思维,所以大概念是素养目标的内核,两者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但两者依然是不同的,不能混淆。
单元大概念写法的注意点:围绕“概念焦点”来写。因为每一个单元的内容有限,因此概念焦点应该适中,与单元主题相符。体现理解深度大概念要体现出理解的深度,它通常不是常识,也不是案例和方法。语言要精炼准确。既要包含必要和正确的信息,同时也应该加以提炼和概括。
具体单元目标的写法。具体单元目标分为情感维,认知维和技能维,无论是哪个维度,在体撰写时一般都括两部分:即内容(学习什么内容)和表现(要做到什么),有时也包括程度(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具体单元目标=表现+内容(+程度)。
情感维的写法:教学目标分类将情感分为接受(选择性关注,如注意)、反映(主动参与,如兴趣)、价值化(形成某种具有稳定性的倾向,如态度)、组织(形成内在一致的价值系统,如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价值体系的特征化(养成深思熟虑的价值系统,如个性)这五个水平。相对来说,较低水平的情感行为,如接受和反应是比较容易观察的,而较高水平的情感行为如价值观,组织,价值体系的特征化则是很难观察到的,根据稳定性的不同,我们将五个水平简化为三种水平,即接受、反应和价值化,因为价值化、组织、价值体系的特征化都表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认知维的写法:认知水平有高低之分,总体来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低阶段思维和高阶思维,并且当前的理论越来越关注元认知,即对认知的认知。一是不要对关键词进行误读,最常见的是将高阶思维降为低阶思维。二是这些关键词所代表的认知水平不是绝对的,需要在具体的目标撰写中加以分析。
技能维的写法:这里的“技能”,既包括一些比较简单的技能,我们称之为单一技能,比如“观察”,“写字”等;也包括一些比较复杂的技能,他们有多项技能构成,并指向于真实性的问题的解决,我称之为复合技能,比如“设计”“决策”等。格朗伦德与布鲁克克哈特认为技能结果有两个因素,即程序和产品,这就相当于具体单元目标写作公式中的“表现”和“内容”,只不过它们在技能维中的变式。技能维可以有以下两种编写方式,第一种是单独写序性结果,不写产品性结果,这就相当于只写表现不写内容,主要适用于“行为或步骤本身是结果”和“结果重点在于行为或步骤”的情况,比如“能根据场合和对象的不同,灵活调整复合的方法”。第二种是程序性结果➕产品性结果。也就是说既写表现也写内容,主要适用于“程序和产品都是重要的学习结果”和“程序和产品都具有可描述和可识别的特征”的情况,比如“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绘制条形统计图”等。
3 素养目标的写法。素养目标的写法上类同与技能维,因为素养也表现为能做什么,所以它同样也有两种写法,即“程序性结果”或“程序性结果➕产品性结果”。但与具体单元目标中的技能写法相比较,素养目标的写法更具有统合性。这里的素养体现为一种高通路迁移的能力,即指向于在学校学习中的迁移,比如迁移到学科的后续学习中去,或者迁移至跨学科的学习中去,;迁移到现实世界中去,比如迁移到解决真实生活的问题中去。在写素养目标时,老师们要思考这个单元和学生的真实生活有什么联系科科不同,联系的方式可能也会有所区别。
4 其他具体单元目标的写法。“其他具体单元目标”不一定所有单元都有,如果这个单元有很难归入大概念的低阶思维,或单一技能等,可以列在具体单元目标里。比如常见的识字、计算、工具操作等。
在撰写单元目标时,目标的详略程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控制和调节。这里既包括目标设计与单元整体设计的另外两个步骤,即过程设计和评价设计之间的互相调节,也包括目标设计内部的互相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