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学习录之一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他主张清静无为的思想,对战国时期纷乱的时局起了中和作用。他撰写的《道德经》充满了智慧,深深影响着中国两千年的历史发展,直到今天仍旧深深渗透于我们的思想之中,洗涤着不少迷惘的心灵。美国《纽约时报》把他评为古今作家第一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自古以来,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人要表现强,不要表现柔弱;人要表现聪明,不要表现愚鲁。而老子却与众不同,他认为人要表现柔弱,不要表现刚强;人要表现愚鲁,不要表现聪明。做人要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
       老子认为:刚强容易折断,柔弱容易保存。比如说牙齿和舌头,牙齿是刚强的,舌头是柔弱的,但到了一定的年龄,牙齿掉光了,舌头却得以保存。大树是刚强的,小草是柔弱的,但台风来时,大树被连根拔起,小草却安好无恙。风无形无体,却能够拔屋倒树;水可方可圆,但能够怀山攘陵。所以刚强未必是真正的强,柔弱才是真正的强。所谓:柔能克刚,四两拨千金是也。

图片发自简书App

        老子认为,一个智者要表现为愚鲁,就是我们所谓的大智若愚。他说,真正的大富翁平时都是深藏不露,表现得一无所有。一个手戴金戒指颈挂金项链的人,很有可能家中空空如也,一贫如洗。一个人,如果想要有所成就,就要把所有的智力和精力都集中在一点,在其他方面做一个愚者。人不要处处装聪明,想要事事皆懂,处处皆通,最后可能是肤浅无知,处处不通。老子认为,柔弱能够谦下不争,愚者能够弃华取实。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老子却能看到里面;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正面,老子却能看到事物的反面。老子的思想恢宏有容,可大可久;能处顺境,也能处逆境;虽遇挫折打击,也能承受,还能迂曲转进。老子反对人为,讲求效法自然;重视精神生活,以精神来役使物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阅读: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
    暖阳_1332阅读 186,650评论 4 81
  • 听说南宫家去月南天面前哭诉,谁知被月南天好一通骂,蠢到拿肚子里孩子来做赌注,没有赐死已是网开一面了。 “曦儿,南宫...
    月下紫狸阅读 328评论 0 0
  • 摘錄自逯耀東《胡適與當代史學家》中的〈胡適身在此山中〉,p.26: 胡適自己就說,他雖然可以過很規矩的生活,有時也...
    PsMonkey阅读 513评论 2 2
  • 昨天看了一篇“写给三十”的文章,朴实平淡的语言,情真意切,字里行间看见一个姑娘由任性而豪情万丈变得温暖而让人欣喜,...
    三月的一束光阅读 251评论 0 0
  • 第二章 从“商品”说起 类目+属性 类目树的缺点:随着商品量的快速增加,类目树变得庞大,用户找到一款商品的路径中流...
    许双的产品经理日志阅读 1,828评论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