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杨伟东主任讲座有感
凛冬时节寒意浓,学习成长进行时。周五下午,学区有幸邀请到省基础教研室的杨伟东主任,在四小北校区为学区二百多名教师做了一场关于课题研究的专家讲座。
对于众多一线教师而言,提起课题研究那是一脸懵,课题研究给人的感觉,是“高大上”,是专家的事儿,令人望而生畏,想说爱你不容易。然而,职称晋升需要课题,专业成长更需要课题。
如何使大家感觉形而上的课题研究,走下“神坛”呢?杨伟东主任以《课题研究ABC》作为讲座题目,为课题研究的“小白”教师,进行了一场“扫盲式”的通识教育。
杨主任借助“互联网+”技术,让参会教师扫二维码下载讲座课件,先进行自学,然后将自学中产生的关于课题研究的疑问提出来,写在纸上上交,同时附上学校、姓名。随后,将收上问题打乱顺序再分发给教师们。并将与会教师分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的教师将拿到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合作探讨,搜寻答案。
在经过充分交流后,杨主任鼓励小组长积极发言。第一小组的小组长发言时,先说明是哪位老师的什么问题,杨主任同时也将问题记录了下来。随后,第一小组小组长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释疑答难。
问题回答的怎么样?杨主任让提问者当初评价,并给出评价理由。作答者走下主席台时,杨主任随时送上小礼物进行鼓励。
提问者在评价后,杨主任又让提问者所在小组把筛选的问题及解答进行分享交流。就这样,上半时的讲座的“课堂”就这样反转着,互动着,精彩着……
讲座的下半时,杨主任把大家展示交流的问题进行归纳概括,指出大家相似的疑问:如何选题?针对这个问题,杨主任用“三圈理论”进行形象的回答。随后,杨主任提出问题:立项和开题有何不同呢?
面对一头雾水的老师们,杨主任用“谈恋爱”、“盖房子”生动形象的类比,幽默风趣的语言娓娓道来。谈恋爱的类比很扣人心弦,确定恋爱对象的过程相当于选题,经媒人牵线见双方父母相当于立项,订婚相当于开题,结婚有孕如同中期报告,生出孩子正如结题报告。
盖房子的类比别具一格,确定房子盖的位置如同选题,准建证办理到手犹如课题立项,建筑图纸交给施工队则如开题,框架建成正如中期报告,新房落成正如结题报告。
杨主任的两个类比,令“高高在上”的课题研究一下子“平易近人”,令高深莫测的课题研究通俗易懂,既生动形象,又鞭辟入里,令人豁然开朗,有醍醐灌顶之感。
回味杨主任的讲座,是一场关于课题研究的入门通识课,带给我们的是课题研究方面的恍然大悟,但又何止如此呢?
听杨主任的课,授课方式似曾相识,“熟悉的味道”,有“家乡的味道”,细细品味,与我们的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相似: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生成问题;与我们近阶段倡导的生本课堂相近:提出小研究题目,小组交流,互动交流,反思提升……
大道至简。新课程理论下的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这种主动建构,需要问题驱动,需要认知经验的改造。纵观杨主任的课,高屋建瓴,融入太多的课改因子: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互动交流,自主、合作、探究,动机理论……
可以说,品味杨主任的课,可以领悟课改精神,感受教育教学的艺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杨伟东主任的讲座,是授业,更是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