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意义,想必我们都看过许许多多相似的文章,但对于每个人来说,读书的意义可能都不同。
对于我来说,读书的意义和大多数人认为的,也大同小异,但是这观念形成的过程,却不一定那么相同了。
在我刚刚上大学的时候,老师们总是叮嘱我们多看书,包括很多外国名著和中国优秀作家的作品。我看了看,发现几乎和我们的生活没什么关系,写的不是自己的故事就是小说什么的。所以那个时候的我一度抓狂,想着为什么要看那些陌生人们毫无用处的文章?那些不过是他们自己随便写的、纪念自己生命的东西罢了。和我又有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曾困扰我很久。
但后来,随着对世界的慢慢了解,我的观念也随之改变。
引发我写这篇文章的,是纸质版《朗读者》序言中许渊冲老人的一句话:“今天,中国的国势蒸蒸日上,希望青少年朋友们珍惜宝贵的时间,多多阅读中外名著,以人类文明的精华滋养我们的精神”。
这句话似乎完全解释了读书的深层意义,也让我想起了我的这一路对于“读书”这一词语渐渐理解的历程。
大概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并不会对书有很大兴趣。就像我,上大学之前似乎对于“读书”这个词语的理解仅仅和“上课”差不多,意思就是“念书”,范围也仅限于课本,偶尔掺杂几本古往今来脍炙人口的名著 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或《茶花女》等。不过也都是蜻蜓点水,当故事看罢了。
后来我上了大学,就有不止一位的老师和我们说要多读书、读好书,范围要广泛,阅读要深刻什么的,听的时候觉得真有道理,可是转头就忘了,继续享受大学大把的美好时光。
那时候上的课有好几门,但是最喜欢的只有两门课:近现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
喜欢现代文学的原因是觉得有些人写的东西其实也挺好挺有意思的,喜欢古代文学的原因大概是觉得中国古代的事情很神秘,故事都挺有意思的,古时候人好像很有智慧的样子。
那个时候就开始有事没事从图书馆找两本书看,虽然也经常超期了都没看几页,但也算是渐渐有点对书的感觉了。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还有一次,给我们上心理学的“老头儿”在上课的时候使劲敲着桌子激情澎湃恨铁不成钢地对我们喊:“一定要多读书!一定要多读书听见没有?不仅要多读,而且范围要广泛!一定要广泛!你光读还不行!还得思考!!深刻地思考!!!”
现在想想这可能是他所能表达的最气愤的方式了,毕竟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儿,其实现在想起来还有点羞愧。
后来无意中发现了《朗读者》这个节目,一看觉得哇这节目太有感觉了,不同人的经历和对于书籍的理解,加上不同感觉的朗读,几乎每次都能看得热泪盈眶,这绝对是国产良心节目,所以《朗读者》这个节目也算是我对于读书的另一种认识。
后来一个朋友送了我一套纸质版朗读者,内容更加全面并且这个纸的质量非常好,想让人抱着睡觉那种,每次看书的时候都忍不住多摸两下,有一种激动的感觉。
很快我就放假了,在朋友的推荐下我报名了江苏省的一个公益的书院叫“江南书院”,很幸运地被录取,在那里,学长们也给了我新的启发。
那里的老师为我们打开了传统文化的“门缝”,也和我们一起研读经典。
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句话,叫“情怀从何而来,是从经典而来”。
不是很理解情怀的概念,大概是你去到一个很喜欢的地方临走时偷偷捡一片树叶夹在书里拿回来或平日在家中悉心照料的小盆栽吧!
不过这句话倒是让我比较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要读书这件事情的原因,或许读过的书你很快就忘了,或许书中的内容也没有融入你的骨子里和血液中,但可能就是这个过程,偷偷地培养了你的“情怀”。
我想,人和人不一样的地方,大概就是这个“情怀”吧。
所以,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许渊冲先生说的那样,“以人类文明的精华,滋养我们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