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周边工作会议于4月8日至9日在北京顺利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极为重要的讲话。此次会议系统梳理了新时代以来我国周边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与积累的经验,科学剖析了当下的形势,明确规划了未来一段时期周边工作的目标任务与思路举措,其中“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的强调,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从战略意义层面来看,我国幅员辽阔、边界线漫长,周边地区在实现国家发展繁荣、维护国家安全、运筹外交全局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要求我们必须以全球视野来审视周边工作,从而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国际形势的动态变化,将自身负责的领域与周边工作的大战略紧密联系起来。例如,若从事文化交流相关工作,就应思考如何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促进与周边国家民众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友好感情,进而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提出了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积极倡导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以元首外交为引领,我国同周边国家在全方位合作上不断深化,各领域交流日益频繁,共同维护了地区的和平稳定,构建起了务实高效的周边工作框架,推动周边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与变革。这些宝贵的成就与经验,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坚实基础。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可以借鉴过往成功的合作模式。比如在经济合作项目中,参考之前与周边国家开展贸易往来、产业合作的经验,探索如何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实现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当下,我国同周边关系处于近代以来的最佳时期,但同时也步入了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关键阶段。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朝着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的共同愿景努力,遵循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理念方针,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主要平台,以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亚洲安全模式为战略支撑,与周边国家携手共创美好未来。对于从事贸易促进工作的人员而言,要积极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洽谈,推动贸易畅通,为构建繁荣的周边经济环境贡献力量。
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具体到工作中,有诸多方面需要我们着力推进。在巩固战略互信方面,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类对外交流活动,通过对话、交流等方式,增进与周边国家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支持地区国家走稳自身发展道路,在与周边国家合作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充分尊重对方的发展规划与需求,提供合理的建议与帮助。妥善管控矛盾分歧,若遇到合作中的意见不合,要秉持平等、协商的原则,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案。在深化发展融合上,积极投身于构建高水平互联互通网络的工作中,无论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还是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促进,都要全力以赴。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深入研究周边国家的产业优势与需求,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在共同维护地区稳定方面,积极参与安全和执法合作相关的工作任务,为应对各类风险挑战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在扩大交往交流上,若涉及签证政策优化、旅游合作推广等工作,要积极推动便利人员往来政策的落实,促进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做好周边工作,离不开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及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从自身工作出发,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工作中加强与同事、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同时,要关注体制机制改革的动态,不断提升自身适应新机制的能力。加强对涉外法律法规体系的学习,确保工作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进行。持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积极参与周边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为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