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遇到不一样的你……
在简书,我遇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作者。他们的文章,可以说代表了他们独有的一种思想和态度,也沉淀着各自知识领域长期的文化修为积累,这些文章总体的表现是平和淡定、文字优美;修辞精妙、章法规格;笃定沉实,意境高端。不仅具有相当的文学素养,也有深入的思想维度,他们有的是专注于诗词文学的术业菁才,有的是洒脱于生活观察的快客小刀,还有的是简书编辑行列中笔耕不辍的写作高手……
他们当中,不乏标星作者,但更多的是一些平寂的写手,而在我看来,只有文字,才是最能打动我的东西。从这些优秀的简书文字输出者的诚恳奉献中,我在品读,更在学习。同时,我们也偶尔以文字的方式交互着彼此对文章的观感和批评。我想,这是一种学习成长,从别人身上,我们总能发现很多闪光点,从一些走心的文字中,我们总是能获得阅读的启发。从他们优质的输出中,我们实现了知识的充电,也得到了阅读的快乐。
这里,是我在这段时间的一些阅读评论(长评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评论本身也是一篇文章。因为,我所理解的评论,有时候也是一种态度,一种对文字对文学的喜爱和钦赏。读者的收获感与作者的成就感通过共同分享鉴评意见,碰撞产生了共鸣,互动促发了学习,这是我所欣赏的开放性,也是我所追求的价值观。
第三篇
原文链接:【小眠谈诗词(九)】盛唐的黎明女神——王勃
公子小眠 2017.11.21 08:42* 字数 1035
该文作者是一位简书历史绿色星标作者,精通历史,雅好诗词,醉心于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以及中国文化研究。我们在一些诗词鉴赏方面偶有一些交流。 这篇是其谈诗词系列中的一篇,文笔高端静气,专业基础扎实,行文如高山流水跌宕凌奇,极具中华诗词文化和历史渊源的精透概览和撷菁创新魅力,而文章对古典人物别出心裁的喻咏,更是读来韵味翩飞,情致盎然,是诗词鉴赏与人物评析中短而精的接合范本。
【红豆简评】- 03 | 别出新意的判别,才是“有用”的文章
简书_红豆
9楼 · 2017.11.22 20:58
“王勃就是黎明女神,在盛世到来之前,就在东方布满了玫瑰色的曙光。”
很少有人用这样的评价来评价一个诗人,除非这个诗人原本就是个女性。而男性当得起这样的评价,那也一定有着菲同寻常的造就和影响。我想,王勃当得这个菁冠。
从作者不堕繁冗的文字中,不难看到那种更丰饶的关于一个古代诗人的情感和经历,这是在文字构法上本文的独到之处。但我觉得,一篇文章再多的文字,总不及一句最精准的点题,而在精准之上,又有别出新意的判别,那就是“有用”的文章。
读解王勃,更值得读懂他的那种影响,就如在中国现代中篇小说的浩瀚星海里,唯有鲁迅的《呐喊》无以超越,那就是一种影响,一种文字的力量,一种文字与时代结合的意义,这种意义是恒久的,是不会被时间湮没的。
王勃的很多作品对于读过义务教育的人们来说或许并不陌生,但探寻王勃诗词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深刻底蕴,则是需要足够的修为和思考方能达成,就如饱受赞誉的《滕王阁序》,单从字面赏读,或是一篇描画景观的美文,字字珠玑,流芳百世,但若从其写作背后投射的历史背景和落笔初衷来看,美文也有着深沉的时代忧思,映射着一个朝代浮华背后的忧患,是为否极泰来的某种古代哲学对应。
因此,这也更容易理解"物换星移几度秋","不废江河万古流"的众醉独醒和“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的豁然。一首诗词,如果蕴藏了深刻的人生思考和灵魂追究,甚或是社会反思,超越的就不再是单纯的美,而是更有高度的境界。而境界,一般不显山山露水,于是,需要有积淀的文笔去透过现象穿刺本质,而现在的文章,鲜少如此……
或许在当下这样的时代,若非选定专业方向必须研究,一般人是不会静下心来研读分析这些枯燥的经典,这或许也是一种无奈,但并非“无用”,所有好的文笔,都离不开文学艺术古典美学的积累和训练。经典的重量,其实是必然沉在水中的,但它有光华,能辉映中天皓月,那些如闲庭落花般纷繁的浮嚣,虽一时繁华,但终究"泛泛东流水,飞飞北上尘。"
唯有如吹响了初唐诗歌大举出征的号角的盛唐黎明女神,才不负万世千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今古风流。
王勃 (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唐代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