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学
善辩,是子贡特长中的特长。不论男女老少,不论贫富贵贱,都被他辩得晕头转向、吱吱呜呜。今天,他要试试孔子的斤两。
“夫子,鲁国告朔时,干嘛不把饩羊撤掉?”
“干嘛要撤掉?”
“鲁君,祖庙不临,朝廷不上,还搞什么饩羊?”
“再怎么说,饩羊也要保留。”
“都是形式,留什么留?”
“对,是形式!这形式就是礼!”
“省一只羊,是一只羊。”
“你啊,爱羊;我啊,爱礼。”
按《论语》,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3·17)
顺便说下,告朔饩羊,是周朝的制度。每年秋冬之交,周天子把第二年的历书颁给诸侯。这历书包括那年有无闰月、每月初一(朔日)是哪一天,因此叫“颁告朔”。诸侯接受了这一历书,藏于祖庙。每逢初一,便杀一只活羊祭于庙,然后回到朝廷听政。这祭庙叫做“告朔”,听政叫做“视朔”,或者叫“听朔”。后来,每月初一,鲁君不亲临祖庙,也不听政,只是杀一只羊,走走形式而已。
看来,夫子还是有点斤两的,那就增加难度。子贡对孔子说,贫穷却不谄媚,富裕却不骄傲,咋样?孔子轻轻一接,说,可以。然后重重一甩,说,不如贫穷却乐道,富裕却好礼。逼得子贡出《诗》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不是这样?孔子也大吃一惊,说,阿赐,你真厉害,能举一反三,以后咱俩可以好好切磋《诗》了。不论说什么,孔子都照单全收。按《论语》,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1·15)(备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是,像对待骨、角、象牙、玉器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
子贡以为,君子非常高尚,没有什么可厌恶的。可孔子的观点跟他相反,而且列举四项:君子厌恶说坏话的人,厌恶下级诋毁上级的人,厌恶勇敢却不讲礼的人,厌恶果断却固执的人。夫子还随口问他有啥厌恶的。既然孔子都说君子有厌恶的人,那还怕什么呢?子贡大胆说出自己厌恶三种人:抄袭别人却自认聪明的人,不谦虚却自认勇敢的人,揭发别人隐私却自认坦率的人。按《论语》,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流字衍文)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17·24)
子贡最近的关注点是仁,他的观点是,广泛地给人民好处,并帮助人民生活好。孔子当即表示,那样子已经超过仁,达到圣了。尧舜都很难达到啊。仁就是,自己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从眼前实际出发,一步步去做,就是实践仁的方法。按《论语》,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6·30)
管仲的是是非非,大家争论不已。子贡和孔子也加入争论当中。子贡说:“管仲不仁。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不但不以身殉职,还去辅助他。”可是,孔子认为管仲是仁人。他帮助齐桓公,称霸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人民到今天还得到他的好处。假若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边开,沦为落后民族了。他难道要像普通百姓一样,守着小节小信,在山沟中自杀,还没有人知道嘛?按《论语》,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