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读了几篇刘瑜写她在剑桥生活的文章,总体感觉有趣儿,又透了点儿炫耀的意味。炫耀她的聪明,她的与众不同,她的魅力四射,她的举重若轻。读起来还是喜欢,只是这样的炫耀对我等平常人来说稍显刻薄,总让人觉得不那么舒服。
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在读到《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这一篇时到了极点。
这是回应网友“如何克服寂寞”这一问题的文章。她用一个词概括自己的生活状态:稀薄。就是说与人交往的频率少,独处的时间长。
从文字中能够看出,刘瑜的性格并不孤僻,甚至可以说是活泼的。但她却过着这样稀薄的生活,她自己说:因为懒得经营一个关系,也因为知音难觅。
这不难理解,能与她站在一个层面上交流的人并不多,值得她去经营关系的人也并不多。
我有理由认为,她很少觉得孤单。如她所说,上帝把世界上最美好的品质给了她,那就是: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她说:如果你还在为自己孤单寂寞、怀才不遇、举世皆浊我独醒而深深叹息的话,那么我告诉你,回到你的内心,寻找你自己,与心灵深处的他们一起出发去旅行。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而不可求。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
忽然就想到了我的一个同学。她是我至今认识的人中最聪明的一个,高中时读着金庸小说考上了名牌大学。她的朋友不多,我们算是走得比较近,却也总是感觉到她突如其来的尖刻和对我的感情不那么热络的回应。
她们应该是一种人。他们一路向前,摒弃对他们来说没有用的人或物。他们绝不会留恋。她们也许会伤害到身边的人,那真是无心的,只能怪对方没有足够的能量去抵御或者回击。
人生在世,谁又不孤独呢?我们平常人,有时候明明知道抱住什么也未必能得到温暖,却也把能抓在手里的,不管是什么,就当做救命稻草一般。说白了,只是因为太相信别人,而不相信自己。
她们也有孤独的时候,可是她们不屑于向外求助,因为他们清醒地知道能帮助自己抵御孤独的只有自己,并且能狠下心来照做。他们对自己也是凶狠的,不去怜惜的。大多数时候他们不需要怜惜,偶尔觉得自己缺少那么一点力量,细数一下自己的优势,也就释然了。
这样想着,我理解了刘瑜的“炫耀”和我同学的“刻薄”。也许并不是他们在炫耀在刻薄,他们只是在向自己求证,并没有想到别人。是我在嫉妒,嫉妒自己没有那样的聪慧,没有那样的力量。
想明白这一点,感觉自己舒服多了。聪明是天生的,智慧却可以修炼,能力也可以修炼。比如咱也可以“一个人像一支队伍”,也许活不成一个军一个师,一个排一个连也是好的。
——享受阅读,相信坚持的力量,谷老师每日一享,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