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鸣凤乔
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读的很泛很杂。就像是来来往往的路人,有的能记住,有的很快就会忘记。
然而我却痴迷,读书过程中彼此灵魂的碰撞,喜欢刹那间灵感火花的绽放。
比如说,今天这篇文章就是在读书中获取的灵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朱棣篡位部分。朱允炆已经逃亡,朱棣在位也好久了,但是,朱允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他很是不放心,皇帝做得也不安稳。
后来经过一番寻找和调查,终于放心了,朱允炆已经对他构不成威胁。
作者一声长叹,朱允炆已经化作一颗流星,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了。
这句话让我心痛了好久。其实我们都是历史天空里的一颗小小的流星,一粒小小的尘埃。来过,又会离开,悄无声息,来去无踪。
而建文帝朱允炆毕竟是皇帝啊!这样大的落差,即使是旁观者,也会难过的。是啊,他的消失,就像一颗针落进了大海里,没能激起一丝浪花,更何况我们这些默默无闻的人呢!
还有我昨天写的诗歌《晨光熹微》,也是在读书时获取的灵感。
经过八年的俘虏和囚徒生涯,明英宗朱祁镇,终于在一个晨光熹微的早上,从紫禁城的东华门走上了皇帝的宝座。
那个早上晨光熹微,朱祁镇更是百感交集,那曾经属于他的又回来了,得到和失去也就是转念之间,像做梦一样。
晨光熹微,一个多么美好的词汇,读起来都那么清朗,对应的自然景物自是赏心悦目。然而,每一个晨光曦微的清晨,都是相同的太阳,却是不一样的故事。
有残酷的战争,也有美好的现世安稳。
我眼睛里的晨光熹微,是我内心的映射。我最底层的世界,深远悠长。
有多少个我们无法知道的晨光熹微啊!
我的诗歌里没有流血,也没有战争,只有静谧和美好。
一个人的经历毕竟有限,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也就是3万多天。那么多的美食,那么多的美景,那么多的生活经验……我们应该怎样获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的,唯有读书和行走不能辜负。
当你无法远行的时候,就只能选择读书,读书是最简单,最经济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了。
在书海里邂逅,那些美丽古老的灵魂,那些曾经的存在,即使忘我、痴迷,也在所不惜。
“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的无为思想有什么不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我”还是蝴蝶,知道了又能怎样呢?只是存在的方式不同而已!
只要是快乐的,与自然是和谐的,就是对的。存在只是一种形式,有什么好纠结的。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首诗颠覆了我对曹操的一贯看法,曹操在我心里一直都是奸臣的样子。
这不能怪我,应该是小时候看多了舞台上的戏剧,太脸谱化,一看到鼻子上有“一抹白”就认为是坏人。
戏曲中好人坏人一目了然,好人只做好事,从来不做坏事;坏人也从来不做好事,只做坏事。
然而人性是复杂的,有多少人都是在人性的中间地带左右摇摆!
历史的厚重与苍凉,像海浪一样,在我的心中翻转。想象不出一个多重性格的人,怎样在日常的生活中,自如地切换转换!
一会儿是杀人如麻的政客,一会儿是敏感多情的诗人。那是怎样的寂寞?寂寞到无敌又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带着那么多的疑问来到了唐朝。
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认识了你,感觉自己就是楼上那个,徘徊于妆镜台的女子。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你的思想,你的精神,在千百年后,依然熠熠生辉!在那样一个美好的夜里,认识你,又重新认识了月亮,认识了花和春江。
“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在我心里,是一个解不开的结。总想写封信给他,问问他“此事怎样古难全?”
他也是一个多重性格的人,读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我落泪了。爱妻子,爱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写出这样催人泪下的文字?
然而他在写完这些文字之后,转身又和别的女人在一起,怎会那么矛盾,那么善变!
或许,这是男人通犯的毛病,亦或许人性就是这样子。他们都没有错,想不开是我的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句词,大家都会想到《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然而,这并不是罗贯中的文字,而是明朝大才子杨慎的,比唐伯虎还要才高一斗。
这是他的《临江仙》,我也是刚刚知道的,不知道不等于不存在,知道不知道,它都在那里。
他不仅文采好,而且在明朝的历史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个人。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真正的隐士都是在政治里陷得很深的人。
曹雪芹更是历经三千繁华,转入末路,写出不朽的《红楼梦》,看透人世沧桑。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或许这世界真的是“难得糊涂”。
还有好多好多,数不胜数,这些存在时而令我抓狂,时而令我虚怀若谷。即使已经变成粉末,飘洒于虚无,还是令人诚惶诚恐,令人敬畏,不敢再去虚度。
让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读书中去,在书海里与之相逢邂逅。
那些有趣的灵魂,从书本里,从文字中,跳出来舞蹈,既丰满,又有血有肉。
仿佛,是我曾经的经历。
让我走近你流星一样的世界吧!让我坐在观众席上,静静地,深情地——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