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八月,天气日渐炎热,因为暑热多少变得更加烦躁些。某个下雨天难得比较凉快,我于是决定放下书本出门逛逛。
走到市中心的一些景点,经过一个主题邮局,被门口的一把绿色雨伞吸引,于是决定进去看看。
邮局不大,人倒是挺多,里面摆满了明信片和邮局的纪念品。
我想起来王小禾很喜欢写明信片。我曾经也收到过她送给我的明信片,生日的时候,考研的时候,新年的时候都有收到过。我也想寄一张给她。
联系了她,她说方便收,还说很想要很期待收到我寄出的明信片。
我也好开心。选了一张绿色的,认真写满了一整张卡片,小心翼翼地交给工作人员,然后离开了邮局。
大约一周后,王小禾联系我说收到了,给我发了长长的短信,说她找到工作了,在老家那边的县城中学当老师,九月就入职了。她也祝福我,希望我也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们又聊了很多关于近况和未来,哪怕很久不联系,再次通过屏幕阅读彼此,也让我觉得如逢故人,那种欣喜的感觉就像是在盛夏的炎热天气里踩进了一潭清澈的山泉水。
我珍藏着我们之间这些细碎的回忆,把她的祝福放在心底,一想到这个世界上另一个地方还有着一个人祝福着我,心里就觉得暖烘烘的。
后来,我的手机里满是我们发短信,互寄明信片和信件的照片,细碎的回忆越推越多,可我却觉得我和她越来越远,似乎除了文字,永远都不会再有其他的交集了。
次年我二战考研上岸,查到结果那天给王小禾写了一封长信,分享了备考期间的感触和考试成功的喜悦,她也回了我一封长长的信。
她在信里提到她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看着好像一切都很顺利,但我觉得她的文字风格似乎变了,从前文字流露出的如春日晨光一般的柔柔色彩没有了。
甚至可以说她的文字变得有些微不可查的繁琐和逻辑混乱。
这封信读起来并无异常,但直觉告诉我她写这封信好像写得很吃力。
我其实很想再回封信多和她聊聊,但是她这次没有在信的末尾写“我们下次再见”。
我记得她曾经说过,那是她想要一直保持通信的信号,如果哪天没有这句话了,就说明她不会再写下一封信了。
所以尽管有些担心她,我却没有再给她寄信,她也没有再和我讲与她相关的任何。
读研的那段时间,我总是想起她,想起她笑起来露出来的虎牙,想起她字迹中带着的弯弯弧度,想起她说会一直祝福我,希望我一直过得好。
想起我们一起读过得那些书,不止一遍地读着那些书,读着她曾经寄给我的明信片和信,读着我们互相发过的短信,就好像她一直在我身边。
我后悔自己没有在毕业典礼那天把我的心意对她表明,后悔自己因为害怕失去没有跨出那一步。到现在却要比一开始更加不容易提起自己对她的感情。
我和她并没有失掉联系,我们偶尔也会互相寄明信片,互相发短信讲一讲近况,但是却从来没有通信了。
一直到我研究生毕业,我才又见她。那也是我要求的,我说希望能够请她吃顿饭,因为自己一路上研究生一路读研期间她给了我很多安慰和鼓励,所以想要感谢她。
我本以为她会拒绝我,但是她答应了。
她专门选了个周末,坐车到省会城市,时隔三年,我终于又见到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