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需求》
最近爆火的理发师,无意间刷到,看了许久。她剪发前询问每一位顾客的第一句话都是“您对发型有什么要求”,共情能力到位。那种亲和力和沟通都是舒服的感觉,不是自己是主导方。像有些理发师就是,什么你放心好了,来到这里就交给我。不过她把自己的想法和能力都从剪发结果中体现出来,不是一味的满足顾客,而是把双方的融洽度把握很好。其实无论哪行,有些能力是无法学来的,个人特点是与生俱来的,就是有那种被人认可的能力。
1、价值,在讲产品和品牌,产品价值引用蔡钰老师的“产品价值=功能价值+情绪价值+资产价值”很直观,但是品牌放到价值里很别扭。品牌是大众认知,放到共识里更合适。所以价值部分,讲透产品价值就很好。
2、共识,就是产品价值的对应,然后做到可感知。即功能价值对应场景共识,情绪价值对应想象共识,资产价值对应利益共识。然后三个共识要做到品牌层面的可感知,——品牌就是共识,可感知能降低传播成本。
3、模式,就是企业生存模式,就是企业利用自身资源、能力实现变现从而完成发展。
4、只要我们还跟现代商业社会打交道,我们也应该读读《真需求》,用梁宁老师自己的话来说,“什么是商业?商业是在家庭关系、系统内的服从性关系之外,的另外一种关系”。
换言之,家庭和商业,是完全不同的两套思考体系,“家庭的美好与纠缠,在于其模糊性,是体验度、是不说破;而商业的粗暴和干脆,在于其理性和清晰的边缘,要用数字明确化,白纸黑字写下来”。
“商业世界里,对错是虚伪的表达,内在的需求才是诚实的”,“需求不是靠市场调研决定的,而是由用户的深层动机。能保留两套思考体系在脑子里,不混乱,且正常行事,甚至还可以游刃有余,才是第一流的智慧,“以此,人和人、企业和企业,彼此对齐,彼此协同”,美则美矣。综述,梁宁老师的《真需求》的就是在讲产品、品牌和企业,即产品价值、品牌共识和企业生存模式,按我们得到惯例,把学术逻辑做一下概念抽象就是,价值/ 共识/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