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坚持总能成功,但是,错误的思维却会让你在成功的路上南辕北辙。
关于买房
相信一定有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开始考虑买房的事儿了。条件好一点的家庭,父母帮忙付首付,自己每个月还剩下的贷款。倘若父母无法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则往往是自己先工作三五年攒个首付,然后再按揭贷款,自己每个月按时还款。
作者古典却不赞成年轻的时候买房,因为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他将一个买房的人与一个不买房的人做了对比。
买房子的人(小强) 不买房子的人(小明)
收入 5000 5000
必须支出 3000(房贷) 1500(房租)
生活费+衣服日用品 1200 1200
机动费用 500 500
剩余 300 1800
小强每个月只有300元节余,他小心翼翼地避免所有的大额消费,避免所有的出游活动。而不买房子的小明,每个月比小强多出1500元的结余,他可以把这些钱用在自我能力的提升上——购买书籍、参加培训课程、参加交流活动。时间一长,小明的能力和人脉关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10年之后,小强在自己的公司做到了经理,年薪大概20万,而小明跳槽之后,加上和朋友一起创业的股份,年薪大概68万。
虽然经过十年之后,小强的房贷还的差不多了,但是小明未来的平台和前景,远远不是小强能比拟的。
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房子代表着安全感,毕业了之后需要买房子,结婚了需要买房子。但是对于一个初入职场,收入不高的年轻人来说,每个月的工资扣除房贷以及日常支出之后,已经所剩无几。即使想参加培训班提升自己的能力,也是囊中羞涩,心有余而力不足。倘若年轻时不买房,每个月剩余的工资用于参加培训班、购买书籍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参加交流活动以拓宽自己的人脉。日积月累,量变产生质变。长此以往,你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到达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工资也翻了好几番,到那个时候再买房,对于你来说已经不是难事。
关于职业
一个人一辈子会一见钟情很多人,两情相悦一些人,最后白头偕老一个人。职业也是如此,可能你会对很多领域感兴趣,但却不适合把它当做职业。书中提到有一个人很喜欢被咨询,它认为如今心理咨询的行业前景不错,于是就考取了心理咨询师,但是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职业。
其实在选择工作的时候,我们往往容易被它的外表所蒙蔽,只看到它光鲜亮丽的一面,却不知道这个行业的辛酸。任何一个职业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有它优越的一面,也有它苦累的时候。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一定要全面分析,不要仅凭一面之词,冲着它的光鲜面就去了。
还有不要做太长时间的职业规划,因为如今科技进步之大,时代更新之快。如今行业前景最好的职业往往是十年前所没有的。所以职业规划最好只做最近一两年的即可,十年五年的职业规划大可不必做。
关于选择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存在与父母意见相左的情况,比如父母希望你考研究生,但是你想直接就业;比如父母希望你考公务员,但是你想在外企工作。这是往往存在“父母爽,你不爽”和“你爽,父母不爽”的局面。如果你顺从的父母的意见,可能会郁郁寡欢,因为这不是你自己想要走的那条路,这就是“父母爽,你不爽”的局面。倘若你坚持自己的主见,父母可能会因此而闷闷不乐,因为你选择了一条他们认为不理想的路,这就是“你爽,父母不爽”的局面。
作者在文中提到,其实父母所有行为的唯一宗旨,就是希望孩子能过的好。如果你坚持了自己的观点,可能一开始会使父母不满意,但是如果你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这条路上取得了一番成就,父母也会因此而感到高兴,之前所有的顾虑都烟消云散,不会因为当初你没有顺从他们的意愿而介怀。倘若你当初顺从了他们的意愿,进入了一个在他们看来很安稳,但是你却认为不适合自己,并且自己也不感兴趣的领域,那你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
所有,“你爽,父母不爽”才是双赢模式。虽然起初违背了父母的意愿,惹得他们不高兴。但是当你取得了成功之后,父母依然会为你感到高兴。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错误的思维在阻碍我们的前进。因为错误的思维,使得我们即使费尽全身力气,也只是南辕北辙,离自己想要追求的目标越来越远。拆掉思维里的墙,让自己看到成功的光!
朋友们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就点个“❤”,或者“关注”一下再走吧~你们的鼓励是我坚持写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