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着眼于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冲突,冰心称“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
《穆斯的葬礼》通过讲述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兴衰变迁,三代人的命运沉浮。从而唱出一曲人生的咏叹。
回族女作家霍达以独特的视角,冷峻的笔风,细腻的笔触,真挚饱满的情感,深情回望了中国穆斯林走过的漫长而又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
以及在政治,宗教等特定的时代氛围下,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民族史诗。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小说巧妙地将玉和月作为线索贯穿全篇,玉象征着财富、身份、地位,月象征着纯洁、善良、明净。这是玉的长河、月的长河、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河、悲剧的长河。
小说中,霍达着力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文学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小说作品清新流畅,含蓄蕴藉,以细腻笔触拨动读者心弦,探测人间心灵,回首百味人生,讴歌了民族风范和时代气息,读后荡气回肠。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其著作《安娜•卡列尼娜》中曾写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穆斯林的葬礼》将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呈现给读者们。
家中父亲韩子奇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他是可悲的,他原名为易卜拉欣,从小失去父母,跟随吐罗耶定巴巴云游四方,跨过千山万水,走过千难万难,一个尚且稚嫩的少年,过早地体味着漂泊者的艰辛。
他也是有才华的,他懂玉、爱玉、痴迷玉、研究玉、收藏玉,玉展的成功举办,使得他赢得“玉王”的美誉。与此同时,他也是懦弱的,他深爱着梁冰玉,但在梁冰玉选择离开时,他却无言挽留。
在韩子奇的一生中,有一个永远无法抹去痕迹的女人,那就是梁冰玉的亲姐姐梁君璧。梁君璧的形象刻画细致入微,他在小说中前后性格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她一个人毁掉了丈夫、妹妹、女儿和儿子的人生,还有家庭事业也败于她手。
但我们却无法将这一切悲剧完全归咎于她一人身上。梁君璧的一生,读完后,不禁让人心生怜惜和同情。
梁君璧出生于北京一个传统的穆斯林家庭。少女时代,她聪慧善良,但是父亲梁亦清的死为这个家庭蒙上一层黑暗的同时也让她迅速成长起来。十五六岁的她开始拥有与她这个年纪并不相符的成熟与冷静。
三年后韩子奇学艺归来,梁君璧一句“奇哥哥,你娶了我吧”,使两人的命运之绳开始缠绕在一起。可梁君璧与韩子奇二人的结合,却是亲情大于爱情,仓促的婚姻,成了往后悲剧发生的重要因素。
没有以坚实爱情作为基础的婚姻是不牢固的,梁君璧从未接受过文化教育,她甘于平庸,而韩子奇却不断地充实进步,夫妻二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开始不断加剧,到后来他们之间的感情只剩下一个空壳,再没有了过多交集。
而此时日寇的侵华战争又加速了他们之间感情的终结。韩子奇为保护他所心爱的玉,选择背井离乡远走英国,同时梁冰玉因为在大学校园中爱情的失败,选择了逃离,并坐上了前往英国的火车。而梁君璧却固执己见,不愿离开。
梁君璧独自抚养着儿子天星艰难度日。十年的坚守,十年的等待,她期盼着丈夫的归来。然而结果却几乎使她崩溃。她没想到自己的苦苦等待最终换来的却是丈夫和妹妹的背叛。
当战争的硝烟弥漫到英国之际,在痛苦与绝望中,韩子奇与梁冰玉二人相依为命,于困境中相互扶持,他们在绝望中努力找到了希望,从而不顾后果、不顾一切的走到了一起,并有了爱情的结晶——韩新月。
韩新月拥有着一个现代女性所具有的特质。她聪明善良,性格隐忍独立,坚强自信,她有理想、有抱负。18岁那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在北京大学,新月和她年轻的英文老师楚雁潮相爱了。
新月如她的母亲梁冰玉一样,敢于追求自我真挚的爱情,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但命运偏偏就是如此的残酷无情,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一颗不健康的心脏,使她倒下。但她仍顽强乐观的面对生活与疾病斗争。
新月渴望着自己的身体可以痊愈,她渴望着母亲能够同意她和楚雁潮在一起,同时她也一直在渴望着母亲的爱。她不明白为什么从小到大母亲对自己冷漠和漠不关心。
但当新月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她脆弱不堪的心脏难以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最终新月和楚雁潮之间的深厚爱恋也未能留住新月的生命。新月带着对世界无尽的遗憾,以及对亲人爱人的真挚留恋,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我们一步步领略了人生的哀歌,书的最后以新月的葬礼作为终点。时代的悲哀已将一切掩埋,没有人理解这样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