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已久的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看后还是感觉略显平淡,远低于期望值,可能心中《断背山》《春光乍泄》《霸王别姬》才是同志电影的巅峰。而这样一部充满意大利风情和美少年的电影不在电影院看真的只能大打折扣。
80年代的意大利,灼灼夏日,17岁的美少年埃里奥和24岁的博士助教奥利弗相识。
热情又慵懒的盛夏,草地上撩人的亲吻,水池边流转的情欲和小心的试探,在床上交换彼此的名字,还有看完无法直视的桃子的戏份,都证明着这段短暂又激情的记忆将被永远铭记。
这样的爱情在现实中少有,但在同性电影中还是很常见的。在情欲上把灵与肉,性与爱,猎艳与真爱,引诱与谋杀拍出致命吸引力的电影《湖畔的陌生人》在现实上还原了一个不那么唯美纯爱的同志生态圈,让人在片尾盯着粼粼湖光,耳畔回荡着瑟瑟风声,呆坐在漆黑的画面前久久不能平静。
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相比就小清新很多。影片大获成功,好评如潮,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音乐奖的提名,男主角蒂莫西·柴勒梅德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
导演最近也表示将制作原创续作,打造类似于“爱在三部曲”的系列片,把故事背景搬到1983年并加入艾滋情节,希望不要太虐太狗血,因为我还是保守地觉得这个6个星期的恋情就是因为短暂才凄美,完全没有狗尾续貂的必要。
影片的成功,带动着书店书架上畅销书的展位都开始摆放《魂断威尼斯》。一看就回想起当初此片那昏昏欲睡的镜头,威尼斯炎夏里的海滩,弥漫着焦灼死亡气息的街道,还有那被跟踪、被尾随、被窥探、被爱慕却永远捕捉不到的翩翩美少年。
而两部电影的男主,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魂断威尼斯》的主演伯恩·安德森在不开放的年代备受声名长相所累,因为电影里的银幕形象过于成功而被当成同性恋者,骚扰不断,一提此片就怒火万丈,声称要划清界限。
甜茶则正好生长在影视业同性维权、娱乐圈腐气盛行的年代,可谓双赢,既凭借影片一举成名,人生事业又走上新的台阶,未来宏图大展。
戏外甜茶出生在纽约艺术世家,家境富裕,和麦当娜的女儿谈过恋爱。阿米·汉莫家室更显赫,曾祖父直接是石油大亨,不仅有钱长得还帅。所以突然袭来的名利并没有让他们过多迷失。
影片中埃里奥的女朋友以为他是异性恋,一番热情似火后被冷落疏远,到最后都以为男友是因为自己的离开而伤心,彻底成了他这段恋情里最大的炮灰。影片之外,美国地下传奇电影女导演玛丽·门肯的真实人生可能比这个女孩更令人唏嘘。
20世纪的50年代中期,画家加导演的玛丽·门肯的丈夫威拉德·马斯也是一位同性恋者。他在婚后发现自己有同性恋倾向,妻子玛丽则没有选择离婚,而是一直陪在他身边深深爱着他。
纽约的同性恋圈非常混乱,威拉德的年轻情人无数,他经常会直接带他们回家,而玛丽也把这些人当成自己的朋友,以礼相待,甚至分手了也会保持联系。
当威拉德发现妻子在电影上的成就超过了他,备受世人赞美欣赏,自己则越来越无人关注时,他对她和她的作品嗤之以鼻。他从未支持过玛丽的艺术事业,还喜欢经常嘲笑贬低,甚至对妻子大打出手。多年后他才发现自己的作品早就不知不觉被玛丽影响了。
威拉德自诩艺术家,却长期处于失业状态。玛丽为了养家糊口,除了艺术事业,还兼职着一份电视台的夜班工作。每天凌晨回家后,她需要依赖酒精才能入睡,很快就因为嗜酒得病去世,威拉德也在她死后的第四天选择吞食毒品结束生命。
威拉德个性招摇,玛丽腼腆内敛。在那个反对同性恋的社会大环境中,玛丽对同性恋是持包容态度的,她总是带着暖心的笑容,看一眼就可以让人一扫阴霾。
她选择用一生陪在这个同性恋丈夫身边,去爱他和他身边的所有人,看到什么有趣的好玩的东西也是第一个想到丈夫会喜欢。
她说,爱存在于任何地方,只有那些选择不去爱的人才是真正有所损失。那是他们自己的损失。
我想这句话和电影里埃里奥父亲说的话是一样的。比起《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艾滋续作,我有可能更想看这个感人故事改编的电影。
虽然玛丽的圣母行为太过高尚,不可理解也不太可取,她去爱的这个人在旁观者看来也不太值得,但她其实是一个时代的牺牲品,是同性恋维权史上的真实注脚,是同志电影里炮灰或者不存在的女性角色的一个伟大的影子。
电影台词
我无法忍受沉默,而与你交谈恰是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