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系统学习,筑牢思想根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议题”,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引领学、支部专题研讨深入学、个人自主常态学“三级联动”机制,形成“领学+研学+督学”闭环。制定年度学习计划,明确必读书目(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概论》),以原著原文为核心,定期开展“理论大讲堂”和读书班活动。运用“线上+线下”双平台,依托“学习强国”等数字资源打造“云端课堂”,结合“红色教育阵地”开展沉浸式教学(如实地调研乡村振兴示范点),增强学习感染力。推广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互动方式,通过“问题导向”式研讨,将理论难点转化为实践课题,提升学用结合能力。
二、层分类施策,提升教育实效。对领导干部实施“政治能力提升计划”,通过“五学模式”(集体研学、领导带学等)深化政治训练,推动理论武装与决策实践深度融合。建立领导干部领题调研机制,要求结合分管领域形成理论转化报告,纳入年度考核。强基层干部实践赋能针对基层干部开展“订单式培训”,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设计课程,以“马背宣讲”“红色帐篷”等特色载体推动理论通俗化传播。推行“一线练兵法”,组织干部到矛盾多、任务重的岗位锻炼,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学习成效。
三、健全长效机制,确保知行合一。将理论学习纳入党建述职评议和干部考察内容,建立“学-考-用”一体化评价体系,通过理论知识测试、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方式量化成效。实施“学习成果转化清单”制度,要求干部定期汇报理论指导实践的具体案例,杜绝学用“两张皮”。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教育融入理论学习,通过警示教育、廉政党课等形式强化纪律意识,以“三个规定”执行情况检验理论武装成色。建立“八小时外”监督机制,引导干部将理论内化为政治定力,外化为廉洁自律行动。
四、突出价值引领,凝聚奋进力量。将党史、新中国史作为理论武装必修课,通过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英模事迹宣讲等活动,筑牢信仰之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践行初心使命。培育“奉法客堂间”式基层宣讲品牌,以群众语言解读理论政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选树理论学习标兵和先进典型,通过媒体专栏、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发挥示范效应。
组工干部需以“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为目标,将理论武装贯穿组织工作全过程,既抓“关键少数”示范引领,又重基层干部能力提升,更以制度保障常态长效,最终实现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以高质量组织工作服务大局。
(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委组织部 马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