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开启不疲惫、不焦虑的人生
减脂不仅是你在跟身上的脂肪过不去,也是跟自己的一种心理战,是在与自己的惰性、贪婪以及愚昧作战,大多数时候让我们中途放弃的绝不是体力,而是心理。
想要有质量的人生,精力是第一要素。当你奋斗的时候,你是在为人生的后面添“0”,但是,永远不要忘了,精力值是前面的那个“1”。一个健康、高效、欢乐的人生,我们要从1到10,到100万……而不是把我们的人生反过来,活成“从1到0”。
心肺功能是人体健康运行的基础,原来柔韧性如此重要,还有关于耐力的理念,这些刷新了我对运动的认知。“我让你跑马拉松,不但是让你完成一个挑战性的目标,而且要让你拥有可以跑马拉松的体魄与灵魂。”
首先,我有一个内在坚定的信念:我要改变自己、重拾活力。而展晖又帮我制定了一个可以量化的、可实现的目标——5个月内跑一个全程的马拉松;最后,将宏大的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的目标,每一个阶段的计划都非常严密,严密到每一次要怎么跑、多长时间、多少千米、什么速度、什么坡度、把心率控制在什么区间都有严格规定。在每个阶段的训练中,我都清楚地知道训练的重点是什么。
创业、工作、学习、生活乃至人生,都如同一场马拉松,梦想中的目标或许宏伟甚至貌似遥不可及,但用正确的方法,将长远目标分解成一个个通过努力即可触及的小目标,享受过程,从每个阶段收获成就感,结果自然也不会差。当梦想达成时,你可能会惊喜地发现,不仅在冲线的那一刻感到充实和愉悦,而且整个过程都乐在其中。
推荐序最厉害的,一定是最朴素的
这里所说的朴素,本质上是一个人是否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算法”的体现。核心算法,都是看似简单,坚持运行起来却威力无比的原则,是一个人对知识和智慧积累的高度提纯。
请默念三遍:简单就是高级。简单就是高级。简单就是高级。
什么是这个碎片化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怎样才算做到了精力管理呢?主动全面掌控自己的体力、专注力和意志力,让自己长期保持收放自如的状态,有可持续的信心和能力去应对挑战和变化,这就是精力管理。
精力需要管理,需要规划使用,因为它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流动的,表现会有高低起伏。
训练最自律的运动员为什么会最早出局?
国内教练不断地强调速度,但是我怎么跑也无法超越之前的速度。这时来自美国的教练和我说:“你需要动脑,算算自己跑到罚球线一共用了几步,怎样用最少的步子、最少的消耗,正好跑到折返的位置再返回。一步也不要多,你要学会节省消耗和优化效率。”
拳头收回来,才能更有力地打出去
用超量恢复的方式,让精力永远处在一个盈余状态,而不是入不敷出,这是让人变得更强大、精力永远充沛的关键点。他们发现了一个公式:成长=压力+休息。
世界上有聪明药吗?
专注力是非常稀缺的资源,也是保证精力旺盛的一种重要能力,但靠外界刺激获得,是对精力的一种耗散,而不是生发。同样,我们提到的体力、意志力等其他精力维度,都是需要在一定时段内出入平衡,才可能使精力用之不竭。
为什么有人高开低走,有人笑到最后?
运动为精力赋能,可以提高精力系统的使用效率,让精力运转通畅、灵活;饮食是精力原料的生化入口;恢复活动可修复精力的系统性损耗,让系统保持流畅;而心态和认知是精力边界划定的管理者,是精力管理的核心力量和出发点。
朴素的精力核心算法
例如骑自行车时,腿部只是支撑点而不是发力点,发力靠的是身体重心的左右位移,用重力带动双腿轮流下踩踏板。休息管理,激活身体的复原机制,找准身体的精力潮汐。
会休息才会工作,而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休息+工作。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休息就是睡觉、娱乐,但事实上休息分为主动休息和被动休息。休息好了,对精力的改善是让人意想不到的,可以将精力系统保养得更好,让专注力、体力、意志力得到明显提升。
心肺功能决定一切
正确的顺序是这样:1.心肺功能2.身体成分组成3.柔韧度4.肌肉耐力5.肌肉力量
高强度运动通常避不开疾病和伤痛
我之所以说有运动经验的人运动猝死的风险更高,是因为他们更容易忽略身体不适的征兆,总是认为自己的身体和以前的状态一样,能够适应高强度的比赛,以至于因为大意,使悲剧发生的概率更高。
查理·芒格(Charlie T. Munger)在《穷查理宝典》里说过,做一件事最重要的就是先排除这里面不该做的事。
耐力提升诀窍:从燃糖模式切换到燃脂模式
我们的体内有三种提供能量的物质:糖分、蛋白质和脂肪。
抛开标准谈过量,纯属耍流氓
普通上班族女性每日应摄取的蛋白质是每千克体重0.8〜1g,每天运动的女性每日的蛋白质需求量至少是每千克体重1.4g。老妈的运动强度是超过普通人的,也就是蛋白质需求量至少是每千克体重1.4g。老妈的体重是65kg,每天的蛋白质需求量是91g。
这样做,她吃掉了自己!
因为人在饥饿的时候,不只是脂肪这个“燃料箱”供给能量,还会引起血糖的下降。在这种状态下,为了保证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营养需要,人体会分解肌肉中的蛋白质来为它们供能,这也就是我说的“自己吃自己”。
增加身体负担的饮食黑名单
既然反式脂肪酸有这么多的不利因素,为什么人们还那么热衷于它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口感好。这种劣质的反式脂肪酸主要来源于部分氢化处理的植物油。这种油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存放久等优点,在蛋糕、饼干、速冻比萨饼、薯条、爆米花等食品中普遍使用。它能够增加食物的脆性,令食物更加爽口。酥脆香软的食物中,比如蛋黄派、起酥面包、曲奇、萨其马以及一些膨化食品等,都添加了植物奶油或起酥油,包装上简称酥油。
人体蓄能密码:深呼吸
那么我们强调主动恢复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不断地强化副交感神经,让身体能够主动地放松下来,得到恢复,然后在需要它的时候,再把全部精力调动起来。说得直白一些,主动恢复就如同身体在蓄能。如果分析精英运动员和我们的差距在哪里,我认为并不是勤奋程度,而是他们更会放松、休息,更懂得劳逸结合。
苹果、谷歌员工都在用的战略性休息
这位女上司的办公室里有一张沙发,她每工作一段时间就会躺在沙发上放空。这种方式类似于番茄工作法:25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工作时候像超人,而休息时像死人,专注力非常高。这种节律性的工作—休息—工作的切换方式,让大脑有规律地高速运转—清空—重启—高速运转。这位女上司之所以具有超人的精力状态和工作效率,正是因为她制定了有战略性的主动休息的方式。冥想最早是瑜伽大师们使用的一种方法,英文叫meditation,来源于mindfulness(“正念”),说得通俗一点,类似于佛学中说的“活在当下”。
我们都知道,大脑的前额叶皮质是负责理性判断和自主选择的关键区域,有研究发现,长期进行冥想训练的人的大脑前额叶皮质中的灰质增加了。也就是说,通过冥想有可能获得更发达的前额叶皮质,从而让人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选择,尤其是不为感情所干扰。
冥想:让精力模式从耗散变为生发
这要从神经分类说起。我们的神经分为两种:一种是交感神经,一种是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负责“打或逃”,让我们在应激状态下紧张起来;副交感神经负责放松。在冥想呼吸中,一呼一吸刺激的就是副交感神经,让你卸掉压力,调整状态。
筋膜放松:联通精力复原网
筋膜是贯穿身体的一层结缔组织,包绕着肌肉、肌群、血管和神经。筋膜分为好几层,分别叫浅筋膜、深筋膜、内脏筋膜,它们绵延不断地贯穿于身体上下。静态放松方法:要进行放松的肌肉上,慢慢滚动到最敏感的痛点位置,停留30~60秒,直到疼痛程度降低50%以上,再换到另一个痛点。动态放松方法:将需要进行放松的肌肉置于泡沫轴上,利用自身体重反复在泡沫轴上缓缓滚动10~15次。
比时间、金钱更宝贵的是注意力 。不着急、不逃避、不放弃。安心、真诚、认真。
只有认真做一件事儿,才有可能获得好的回馈。否则即便别人想要帮助你,都不知道从哪里着手,也就很难有理想的结果。精力管理也是如此,一顿健康早餐、一个热身动作,都如同一颗螺丝。要想有质的改变,必须从小事做起。细节决定成败,结硬寨、打呆仗,一步步把基础打好了,才能处于不败之地。所以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才是能耗最低的方式。精力管理是一个系统化行为,也是一个长期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需要克制坚持=必然半途而废。我总结了不需要坚持就能做好事情的三个动力管理技巧:第一,在做事前,先为这件事赋予重大意义;第二,思考如果不做这件事,会有哪些负面影响;第三,为减少个人随意性,通过团体互相监督、鼓励进行学习。
扔掉绳子,恐惧会助你一臂之力 ,达成你的目标。
从人群中来,到人群中去
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你的价值是你身边最亲密的10个人的平均值。可见朋友圈的重要性。想要学会一件事情,社交学习可以说是非常便捷的方式。
去化解,而不是对抗。如婴儿一般安心专注,吃干净的食物,做规律的运动,保证高质量的睡眠,这些平常得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是人的本能带来的最基本的需求,只是我们太容易忽视它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