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我们看冰去……
前两天,陈教授在微信群里发了几张令人心醉的“冰雕”美景图。据说在距解州不远的山里,太棒了,谁去?约起!
早饭时,同事约老公进山看“冰雕”,我便迫不及待地提出,希望能和他们一道……
寻找天然“冰雕”……
在没有雪景的冬季,“冰”便是最好的美景了。冰花、冰凌、冰块、冰柱,都是大自然在冬天里的杰作……
小时候的冬天,似乎比现在冷。早起,玻璃窗上的“冰花”,或菱或方,或厚或薄;屋檐下垂悬的“冰凌”,或细或粗,或长或短;地上积水冻成的冰面,或大或小,或深或浅……
冰,给孩子带来太多的欢闹――用砖块砸冰,猜其厚度;冰面溜滑,练习平衡,比赛速度……
行山涉水……
也许缘于对“冰”记忆的刻骨铭心,也许缘于“冰雕”美景的深深诱惑,我们此行目的非常明确――进山看冰雕!
山脚下,清澈的泉水潺潺蜿蜒,欢畅向前,无阻无塞……低头看水,流动;抬眼望山,无冰;举目观天,煦日……哪里有一丝丝的“结冰”迹象?
该不会是地点搞错了吧?此行该不会徒劳无获吧……
走进大自然……
不管怎样,既已进山,还是先探个究竟吧。
山沟低洼处,有一些冰茬与冰渣;水库的阴岸,有着看似瀑布的“瘦瘦的”冰挂……这些,远不是我们此行想要探寻的、令人心醉的“冰雕”美景图啊……
呵呵,毕竟是“挂”在崖上的“冰”吧?先取出手机,走近些拍几张小景再说……
登上水库堤坝。北望,沟壑深深,令人眩晕;南晀,山势起伏,山恋重重……
南下进入山腹,沿水库边上的小道探入。水库里的水已结冰。水库没结冰时,一汪深深的山水,颜色碧绿;现在冻结成冰,冰面竟然还是碧绿色,恰似镜面,映出对面山峰的倒影。
从水库的冰面察看,冰层应该很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猜想后山应该有“冰挂”吧――山里有水,连日严寒……
走出去,处处美景……
南行走向山的深处。边行进边瞭望――山高人矮,山静人动,山冷人暖,山是大背景,人是小动点……人在山中行,无论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都会有无穷的乐趣与享受……
除了感受“山中行”的喜悦,更希望峰回路转间,眼前骤然出现“一挂冰雕”,让我们集体尖叫一番……
可是,向纵深行了好久,视野里有的只是山路弯弯、山石嶙峋、草木枯萎、万物萧条……你思他念的冰挂到底在哪里?
“急功近利”的心思,不由得让人对脚下的路径产生了怀疑。应该不会是地点找错了吧?要不,咱们打个电话咨询一下。要不,咱们返回去,再问个究竟?
返回吧,咨询一下那位巡山护林的老师傅。老师傅说,后山是有冰雕的,刚才已有一波徒手旅行者去后山了……
沿原路继续南行?不用吧,已经出来了,改道再逛逛吧。如果还要进山观冰雕,改天抽时间再相约。
一路好心情……
其实啊,只要走出来,只要走进大自然,处处是美景,时时好心情……
人,原本就是大自然的生灵,只有走进大自然,才能显出灵性。长期囚在钢筋水泥的建筑里,人的“灵性”几乎被销蚀殆尽了……还好,我们走出来了!还好,我们走进来了!
顺着山体走势,沿着山路西行。山路两边有山林,林子里有许多不知名的鸟儿,时而成群落下栖息觅食,时而又成群起飞,落在别处……
想象着,观察着,享受着,欢喜着……小寒之日的时光,伴着我们快乐地挪移着……
300年的古皂角树……
几个人走着看着说着笑着,不觉间就来到古皂角树跟前。
这棵皂角树约有300岁,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树木。据说,这棵皂角树三人合抱,不拢;曾有五根硕大的分枝,高低形态各异;树冠如华盖,东西跨度10米,南北跨度12米……
在古树根部,另抽出一棵幼树――说是“幼树”,是针对“300岁”的树龄而言,它其实也有十几年的树龄了……现在,古树仅留树根和短短的一截树桩,树冠已被齐茬截去。
看着被截去树冠的古树,读着树下石碑上的文字,很为这棵古树惋惜:300年的岁月沉淀啊,说没就没了!人类难道没有保护古树的意识与能力吗?300年啊!
不过还好,古树根部抽出的新枝,已长成大树了;不过还好,硕大的树根,依然在诉说着古树的故事……
“冰雕”――山里的诱惑……
今日小寒,四人出游,
水库阴岸,冰凌垂悬。
深山浅探,远晀近观,
高龄古树,几多保护?
走出校园,走进自然,
舒筋健体,心神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