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90后正在消失在朋友圈。
不知不觉已经发现自己已经快年满30岁,我自己身边跟我年龄差不多的朋友同学,已经很少出现在朋友圈了,也许是深处北京的媒体环境。作为媒体有着天生的对于讯息的敏感,有着勇于表达的天性,或许是我太闲了,多少年来,朋友圈一些有的或没的分享从未间断,其中不乏或喜或悲的情绪表达。
岁月催人老,小时候觉得长大很酷,长大后才知道成年人的世界很残酷,使得一个个成年人都失去了脾气和情绪,在生活的压力下朋友圈里变成沉默的大多数。朋友圈更像是一个伪装的世界,是一个自我形象塑造的名利场,把自己光鲜的一面展现给世人,而把自己不愿提及的一面隐藏,人们有开始的肆意的分享,逐渐变成一个空空如也,或是加上3天可见的设置,或者干脆不发。
如今,微信成为许多职场人工作的一部分,人们往往把朋友圈的C位它奉献给工作,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卖房子的始终在宣传房子卖的好,开餐馆的说着自己的菜好人多,做老板的吹嘘自己谈成了高大上的生意,做代购的分析自己赚了多少钱,做知识付费的吹嘘自己拉了多少人头。
朋友圈除了几个比较熟悉的好友和家人对谈之外,朋友圈似乎变成了点赞之交。不过,许多不发朋友圈的人,其实也在关注朋友圈,但是往往成为潜水党。第一批90后都开始奔三了,也许在重重的压力之下,已经没有时间发朋友圈。也有人说那是意味着成熟,不过,难度成熟标志就意味着少言寡语,戒掉情绪。
我们似乎到了一个失去激情的年龄,熟悉的节目已经停播,敬仰的大师一个个陨落,喜欢的球星已经退役,崇拜的歌手也已经老去,不到30岁的我们存在感就应该在这样一个社会中消失,但是我们仿佛根本就没有年轻过。
遥想100年前的今天,正是一帮北大的90后掀起了“五四”运动,一场斗志昂扬的运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真正的唤醒了整个中国的青年觉醒,两年后,中国共产党应允而生。中国人民开启了一场场救亡图存的运动,直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00年后,我不知道整个社会的90后都被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所羁绊,还是对于一些社会民族的、政治的不太关注,还是已经麻木,总觉得缺点了什么?人民常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如今我所看到的90后,一个个都陷入世俗的社会,职场升迁、买车买房、结婚生子成为生活的主角,自己的小家都关照不过来,哪还有精力去关注更宏大的国家和未来。
不知不觉90后仿佛已经在中国的整个话语体系中缺席,多年前的博客时代还有着80后的韩寒,曾经大战北京文坛,让我们看到了80后锋芒的一面,曾经那个还充满着激情的年代,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人不一样的思想和观点。虽然现在韩寒已经早已褪去了作家外衣,转而摇身一变成为新兴的票房保证的导演,抹去了以往的锋利,总觉得韩寒增添了几分油腻的味道。
五四青年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90后榜样,屈指可数。那个没有歌曲,没有影视作品的流量明星蔡徐坤,竟然成为了“五四好青年,五四好榜样“。要不不出意外的话,那个一直叫嚷着”人间不值得的“的李诞如若不是被拍到出轨门,估计也能被共青团选上。《政事儿》今天推送的”90“后官员们,也大都是挂职,没有太多实权,人才的标准仿佛变成了名校+学历。出名要趁早,今天偌大的中国,似乎很难找到一个大家广为熟知的有思想的90后青年榜样,确实让人感到惋惜。
100年前,90后的胡适已经北大任教,月薪达280大洋超过了80后公务员的鲁迅。一百年后,90后的我们面对重重的生活压力,连朋友圈表露自己的情绪都成为奢望,又能有多少去思考百年来中国一直追求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