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在赵家庄住着一对亲如兄弟的好朋友,一个名叫赵大,另一个名叫宋二。赵大对中医有些了解,能够处理头疼脑热、跌打损伤等小病小痛,只需要花上一点时间熬一碗药汤,或者制作一些药膏,再加上几口烟的功夫,病痛就能得到缓解。患者都对他心怀感激,有的掏出碎银子表示感谢,有的送上些吃的和喝的,因此,赵大的生活过得非常惬意。
然而,宋二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他只会种庄稼,全凭自然的风调雨顺。如果一切顺利,他勉强能够维持生计,但一旦遇上旱情或涝灾,他的生活就会变得异常困难,甚至可能连温饱都难以解决。
有一天,宋二再次陷入吃不上饭的困境。赵大听说后,带着一两银子前来帮助他。他说:“拿着这点银子去买些粮食吧。”
宋二接过银子,感慨地说:“谢谢赵大哥,明年我一定会将这笔钱还给你,不会再拖欠。”
然而,第二年依然是灾年,宋二再次无法兑现诺言。他感到非常不好意思,但赵大告诉他:“如果你有能力还钱就还,没有能力就不要勉强,不必将这事情挂在心上。”
然而,第三年宋二依然未能偿还那一两银子。赵大见好友如此难堪,就告诉宋二,那银子不用他还了。但宋二却感觉这样不太好,后来在街上看见赵大,都是能躲就躲。赵大见这事以经成了好友的心事,决定去安慰和劝解他。
赵大刚来到宋二家,就听到夫妻俩正在屋里讨论如何还那一两银子的事情。他不禁停下脚步,静静地听着他们的对话。
宋二的妻子王氏说:“赵大哥不是说了吗,如果有就还,没有就不要勉强自己。你何必总是为难自己呢?”宋二回答:“他或许可以这么说,但我总觉得自己一直填不满这个坑,感觉好像脸上挖了个窟窿,没法正常见人。”王氏叹了口气说:“要不,我们先把那头牛卖了吧。它吃得比较多,但拉犁的力气越来越小,这样我们能有些钱填这个窟窿。”宋二告诉王氏:“这个办法我早就考虑过了,但是那头牛已经老得不行了,肉都不值钱,卖了也卖不了几个银子。”
在一阵沉默之后,王氏提出:“明天我去娘家看看,也许我爹能借给我们点钱。”宋二苦笑着说:“我怕我岳父也借不到,但是既然没办法,我们只能试试了。”王氏不无责备地说:“欠着咱爹的钱,脸上就没有窟窿了,就有脸见人了吗?”宋二苦涩地回答:“也是,但是因为时间短,也因为是至亲,窟窿或许还不太明显。”
赵大感到情况有些复杂,于是悄悄离开了宋二的家,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他原本只是想帮助好友宋二度过难关,没想到却成了他的心病。宋二已经身无分文,却还要保持面子,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他开始思考该怎么更加妥善的去帮助宋二。
第二天,王氏起了个大早,洗漱完毕后,拢了拢头发,便踏上了去娘家的路。她的娘家距离不远,只有五里地的距离,所以不久便走了一大半的路程。在行走中,她突然发现地上闪烁着一道银光,快步走上前,发现那里躺着一锭一两的银子。她四周环顾,确保没有人在附近,然后弯腰将银子捡了起来。她自言自语地说:“这是谁家掉的银子?看来是着急得不行了才会丢掉的。”于是她站在原地,准备等待失主前来找回银子。
不久,她仍然没有等到失主的出现,但却等来了自己的父亲。
王氏的父亲王老爹在附近的西瓜地工作,每天都要到地里忙碌。他远远看到自己的女儿站在路中央,急忙走过来问:“你怎么不回家?站在这里干什么?”王氏将自己的来意和捡到的银子告诉了父亲。王老爹听后说:“一两银子丢了,肯定着急得很。可惜我们不知道是谁丢的,也没有地方去寻找失主。”王氏劝父亲继续工作,自己会在这里等待失主的出现。王老爹同意了女儿的建议,提醒她可以去瓜地喝点水,因为从那里可以望见路上的情况。
等王氏从看瓜屋里拿出瓦罐,在地头上喝了一瓢水,王老爹继续说道:“我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能借到银子的地方,回去给姑爷说吧。再过那么几天西瓜就熟了,等我卖了西瓜,有多少都给你们。”
父女俩边说边等,太阳已经升得很高,可始终没有人前来寻找丢失的银子。王老爹最后提议:“估计丢银子的人已经忘了地方,还不知道哪年哪月才会想起来。不如将这一两银子先交给姑爷,让他填上那个窟窿,这样他的脸上也能有光彩些。我天天在这里,如果那人回来找的话,我会说明情况并答应还给他。”
王老爹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是担心宋二知道银子是捡来的,可能会感到不好意思而不接受。因此,父女俩一致称这笔钱是王老爹借的。
就这样,赵大的债务得到了清偿,尽管在王老爹那里还留下了一笔债务,但宋二的心情好了很多。赵大看到宋二恢复了往日的精神,也感到十分高兴。
宋二心花怒放,但王氏的心情却变得复杂。她担心失主找不到银子会导致家里纠纷,或者失主可能会因此想不开而做出不幸的事。此外,她也担心父亲在忙于看瓜地时会忽略路上的行人。因此,她经常借口帮助父亲,然后跑去瓜地旁边,期望失主能尽快来找银子,她们好把银子归还。
一个月过去了,王老爹生病了,王氏不得不请赵大前来给他诊治。然而,赵大却感到非常意外,因为他发现瓜地的西瓜早已卖掉,但王老爹仍然住在看瓜的棚子里。赵大询问后才得知,王老爹用卖瓜所得的碎银,再加上家里的积蓄,换成了一两银子,并且留在看瓜的地方,等待失主上门来认领。不幸的是,他感染了风寒病倒了。赵大听闻这个消息后,内心五味陈杂,本来想帮忙的结果却引发了一连串的问题。
那一天,他提前赶到看瓜地,找了一个荆棘丛藏了起来。当看到王氏走来时,他将一两银子扔到路上,亲眼看着她捡起来,然后悄悄离开。他本以为事情已经解决,但却没有想到这会引发王老爹父女的困扰。现在,尽管他不能坦白一切,但他通过亲戚找到了王老爹,坦白了银子是他扔掉的,并将钱拿了回去。
这一系列事件解开了王老爹父女的心结,但对于牵扯其中的宋二来说,却让他感到坐立不安。赵大知道自己必须想出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才能真正帮助他的朋友。他的目光落在了自己刚刚购买的牛黄上,一个主意开始在他心中慢慢成形。
赵大这天来到宋二家,虽然在喊了一声后没有进屋,但径直走向了牛圈,站在那里仔细地观察着牛。宋二听到赵大的声音,走了出来,笑着对赵大说:“不用看了,这头牛瘦得都剩下骨头了,连四两肉都挤不出来了。”然而,赵大却以一副郑重的神情告诉宋二:“老兄,你可不知道,我听说瘦牛身上可能有牛黄,我正好需要牛黄来下药,所以想买你这头牛试试运气。如果找到了牛黄,我愿意出一两半的银子;如果没有找到,我只出半两银子。”听了赵大的提议,宋二一方面家里正好急需食物,另一方面也视此为感谢赵大的好机会,便欣然答应了。
于是,赵大和宋二夫妇一起牵着牛来到了村里的屠户家,准备当场宰杀。屠夫熟练地将牛放倒,一刀捅入脖颈,鲜血迅速涌出,牛腿蹬了几下后便不再动弹。接着,屠夫迅速剥去了牛皮,开膛破腹,取出了五脏,很快就找到了胆囊。屠夫一手捏住胆囊,告诉在场的人,要找牛黄就在这一刀之中。他随即划开了胆囊,胆汁涌出,伸手一摸,果然感觉到了坚硬的石块一样的物体,将其取出并清洗干净,这确实是一块牛黄。
赵大看到牛黄,按约给了宋二一两半的银子。宋二接过银子,递给王氏说:“快拿给父亲,一两填窟窿,半两孝敬他!”他说完,松了一口气,补充说:“总算是把这个窟窿填上了!”赵大看到好友的内心负担解除,也松了口气。实际上,这是他和屠夫事先商量好的计划。屠夫在宰杀牛时,巧妙地将牛黄放入牛体,首先找到牛胆囊,然后小心地划开一小口,将牛黄塞进去,最后捏住刀口提起胆囊,顺利地瞒过了众人的眼睛。
这一番经历让宋二对填窟窿的事情有了更多的思考。他一直依赖于天气来种地,但现实却告诉他,天灾难以预测,年年都能风调雨顺是不可能的。每当遇到天灾,他就不得不借债度日,而填窟窿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现在,他明白了赵大曾经的忠告的重要性,决定在自己的田地里开掘一口井,并挖一条排水沟。这样,无论是旱灾还是涝灾,他都能应对自如,至少能够保证自己的粮食收成足够自给自足。
赵大看到宋二在田地里勤劳地工作,心中非常高兴。他知道,不仅填补了钱的窟窿,好友心里面的窟窿也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