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孩子一起学习了元明清历史课程的第25课:大宦官王振。
正统十四年,也先可汗率领瓦剌大军大举进犯大明,北部边境告急,一封封告急文书传到朝堂,明英宗朱祁镇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震惊不已的决定,那就是要御驾亲征。 满朝文武大臣无一不反对,大宦官王振却举双手赞成。
正统十四年,明英宗率领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 ,可是却在土木部这个地方被瓦剌大军伏击,明英宗也被瓦剌军俘虏,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具体是怎么回事呢?这段历史对孩子又有怎样的启发呢?
01
这要先从明英宗朱祁镇说起,可以说朱祁镇的前半生是非常顺利的。中国古代社会,帝王之家,数子相争是非常普遍的,不是阴谋,就是诡计,甚至连刀光剑影、手足相残都有可能出现。可是朱祁镇却非常的有福气,只因为长子身份,他仅仅两个月就被封为了太子。被舒舒服服地抱上了太子位。
朱祁镇还在牙牙学语时,就被父亲朱瞻基抱在膝上,父皇问他:“将来能使国家太平吗?”年纪小小的朱祁镇响亮地答道:能!
父皇又问:“假如敌军进犯,敢亲自率兵将敌军驱逐吗?”朱祁镇果断地回答:敢!在一旁的臣子们就奉承说,太子年纪虽小,但其品格、德行可与商汤、周武王相媲美,将来必然成为一代圣主。
朱祁镇有福气,不仅仅在于他做太子顺利,他登上皇位也非常的顺利。宣德十年,明宣总朱瞻基去世,年纪八岁的太子朱祁镇登上了皇位,年号正统。
正统十四年,瓦剌大军进犯大明,北部边境告急,告急文书一封接着一封送到朝堂上,大明王朝接下来要怎么办?明英宗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震惊不已的决定,那就是要御驾亲征。满朝文武大臣,无一不反对。为什么反对呢?
天子从未经过军事方面的学习训练,也没有经过战争的实践,如何敢去冒这个险?
也就是说,明英宗朱瞻基生于后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从未经历过丁点风雨,从没受过任何磨难,自然也没有在磨砺中的成长。他之前的人生太顺利了,舒舒服服地被抱上了太子位,顺顺利利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样的天子能够带兵打仗吗?
另一方面,大明的军备废弛,军队毫无作战力,与瓦剌的士气高涨形成鲜明的对比。大明为什么军备废弛呢?自明成祖朱棣去世后,大明的对外政策就改为“以和为主”,停止了对外战争。大明已经二十几年没有打过仗了,军队松懈了,军备也废弛了。
可是明英宗不顾群臣反对,不顾诸多不利因素,依然坚持要御驾亲征。在告急文书一封封传到朝中时,他心中甚至有一丝窃喜,深藏多年的梦想难道就要实现了么?
这时只有大宦官王振举双手赞成,看来还是王振最了解英宗皇帝的心思呀。多年以来,明英宗心中一直藏着一个梦想,藏着一个战神梦、英雄梦。他要和成祖皇帝朱棣那样御驾亲征,建立丰功伟业。他要文武兼备,与汉武帝、唐太宗一样,名垂千古。这个深藏内心的英雄梦只有宦官王振知道。
这个梦想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或许从父皇朱瞻基把他抱在膝上问话时,朱祁镇就在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这样一个英雄梦。
02
没想到这个梦想竟然真的就要实现了。明英宗集中全国的优势兵力,率领五十万大军,北伐瓦剌。实际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不幸的是,北方的气候越来越冷,寒风瑟瑟,加上大雨滂沱,让大军狼狈不堪,更糟糕的是,他们根本没有做到粮草先行,所以大军连敌人的影子还没有看到,就冻死、饿死、病死了许多人。军队乱作一团。
这支庞大而可笑的队伍,走到一个叫土木堡的地方,终于被以逸待劳的瓦剌军狠狠地包围痛击。瓦剌军将明英宗俘虏。可怜的英宗皇帝既不会骑马,又跑不动,将士四散逃窜,根本没有人理他。因此他只好坐在地上,等敌人把他抓走。
明英宗被俘虏,成为明朝历史上的奇耻大辱。明英宗原本要创作一个奇迹,成绩一代英主梦、战神梦、英雄梦,可最终却成了一个笑话,成了一场闹剧,也给明朝一个惨痛的教训,大明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五十万大军溃败,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如果不是于谦的坚决立场,大明恐怕就要面临亡国的危险了。
关于“土木堡之变”,有人归罪于大太监王振,是王振的极力鼓动才造成了明英宗的御驾亲征,才导致了土木堡之变;也有人认为,明英宗想要成就战神梦才是根本原因。
毕竟,当时明英宗已经二十二岁了,是成年的皇帝,有独立行使皇权的能力,按说,也应该有分析问题的能力。
可是事实上呢,明英宗真的有分析问题、判断形式的能力吗?面对国家危难,他敢于挺身而出,这种勇气是好的,可是他具备这种能力吗?他懂得如何带兵打仗吗?他知道应该重用哪些人去北伐瓦剌吗?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可问题是,明英宗为什么不具备这种能力呢?这必然和陪伴他成长的人密切相关。那谁是陪伴他成长的人呢?答案是王振。
王振可谓是三朝太监,自幼净身入宫,伺候了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三代皇帝。后来负责陪伴太子朱祁镇成长,他与朱祁镇形成了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可以说,他向明英宗贡献了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只可惜,他并不是把这种聪明才智用在教育朱祁镇成为一代英主上,而是用在哄太子开心上。
孩子都有爱玩的天性,王振就使出浑身的解数,想出各种花样陪朱祁镇玩。
总之,朱祁镇从小就是,怎么开心怎么来,怎么顺心怎么来,怎么好玩怎么来,王振基本上能够满足他的各种需求,因此王振也赢得了他最大的信任。
朱祁镇八岁登基做皇帝,可是对于一个八岁的孩子来说,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处理政事,朱祁镇压根不懂。当时有三杨内阁和皇太后帮助处理政事,可是后来三杨都逐渐去世,明英宗就非常倚重王振。有什么不懂的必然问于王振,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必然最终定于王振。王振赢得了明英宗极大的信任。
所以,在群臣反对的情况下,明英宗依然坚持御驾亲征,因为他最信任的宦官王振支持他呀。他从小就听王振的话,他已经听惯了王振的话。再加上没有任何人生经验,血气方刚的明英宗便真的御驾亲征了。可现实完全不是他想的那样,非到付出惨重的代价他才认识到这一点。
土木堡之变,王振是难逃其责了。
03
可问题是,我们能够从这段历史中获得怎样的启发呢?
我问孩子,朱祁镇从小就拥有梦想,这是好的。在国家遇到危难时,他具有挺身而出的勇气,这也是好的,可是为什么明英宗的御驾亲征最终却成了一场闹剧、惨剧呢?
孩子说,这说明只有梦想和勇气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具有相应的能力才行。
可问题是,这种相应的能力从何而来呢?
孩子说,从学习中来,也从实践中来,像成祖皇帝朱棣那样,在战争中成长,历经战争的风雨,在战争中获得这种能力。
可是,明英宗朱祁镇为什么就不能获得这种能力呢?
孩子说,那是因为他的人生太顺利了,很顺利地就当上了皇帝,不像朱棣那样,还要经历“靖难之役”从建文帝那夺过皇位。而且南北边疆的问题朱棣都解决了,所以朱棣的子孙就不用打仗了,既不用通过内战夺皇位,也不用外战平边疆。哦,这么说,太顺利了也不是好事。
说的太好了,太顺利了也不是好事情。多年不打仗,可是北方的瓦剌却悄悄强大起来,并且大举进犯大明,大明都没有防范招架的能力了。
没有带兵打仗的能力也罢,有分析问题、判断形式的能力也好啊,起码会懂得趋吉避凶,不会贸然行动。可是明英宗为啥连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呢?
孩子说,那是因为他从小就什么都听王振的,就没有自己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我问,如果在你身边安排一个王振那样的人,每天陪你各种玩,让你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各种boring的学习统统不要,你会接受这个人吗?
孩子回答,不会。事实上也不存在这样的人呀。
我说,怎么不存呢?只不过在今天以另一种方式存在,各种网络游戏不就是吗?让孩子沉溺于游戏当中,不想走出来,不想面对任何学习。
孩子有爱玩的天性,我们也会尽最大的可能,以有趣的方式进行学习,有些学习内容本身就是有趣的,但是有些方面的学习却难免有些boring,但这是我们在学习路上必须要面对的。
所以,我们不能只追求好玩,为了实现梦想,有时就是要做到像张居正所说的“耐烦”。否则的话,就可能像朱祁镇那样,空有梦想与勇气,却只能在历史上留下一个惨痛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