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领导安排我干一件事情,反反复复经过多次,才最终了解需要做什么事情,做到什么程度。
因为刚入职一周,我跟领导并不是配合得十分默契,更没有到了他一个眼神我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得地步。当然,即使是一家人,即使是亲密无间的夫妻,也不见得就可以完全明白对方的意思,而做到让对方完全满意。
领导先是说,你搜集一下中国粮食出口的政策。因为我面试的时候就表明自己喜欢和善于做行业分析和行业研究,领导安排的事情,当然要及时完成,再说自己是个新人,总也得表现一下吧。
我就把中国粮食出口实施配额制和国营许可制度,都有哪些企业有这些出口资格,配额申办和国营许可申报如何什么,什么流程,需要什么资质,需要提供哪些资料等等,全部搜集到了。把中国近10年粮食出口量、出口额等情况都搜集了一下。
交给领导后,领导说,你再找找中国杂粮出口的政策吧。杂粮出口,公开资料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信息。那怎么办呢,我想起来我原来在部委待的时候,经常会接到咨询电话,问一些政策方面的问题。有困难找政府呗,我就打了几个部委的电话,终于把这个事情问清楚了,就是国家关于杂粮没有特殊的规定和要求,按照一般商品管理,只要符合进口地当地的要求和政策即可。
先把政策性的东西回复给领导,然后又开始搜集材料,把我国出口哪些杂粮,出口到什么地方,每年的出口杂粮的数量、价格等都找出来,绘制成表格发给领导做参考。
领导说,咱们主要是跟山西政府谈杂粮的出口,所以你就把这些数据都围绕山西杂粮来找,这样的话我们谈的时候也好谈些。
我只能说好的,继续搜集材料呗,把世界杂粮生产区域、中国杂粮生产区域、山西杂粮生产区域等都绘制成表,从产业基本情况入手。然后分析山西为什么有杂粮产业的优势,行业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我们的建议是什么这几块入手整理材料。
可以想到,领导肯定还不一定满意,然后再告诉你围绕哪个核心去整理材料。
这个事情,完全没有责怪领导的意思。而是想从这个事情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想提高工作效率,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表达精准。比如说这个任务,领导如果从分配的时候,就精准告诉我需要查找山西杂粮的出口问题。那么中间不仅减少了多次沟通的时间成本,更是最快的速度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我们在与人沟通交流,分配工作的时候,一定是要表达清晰的,我具体需要哪方面的资料,交付的期限是什么时候,需要什么表现形式,大体的篇幅是多少,其中我想要的重点是什么,关键信息是什么。我用这个资料的目的是什么,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如果遇到困难,确实没有资料,最低的要求是什么。
表达精准是提高沟通效率,降低沟通成本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