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过方知酒浓,
爱过方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胡适《梦与诗》
①写在前面
电影上映一个月前,室友就说必须去看《后来的我们》,我开玩笑:“你不是没有故事吗?”
很多人都对这部电影满怀期待,没有故事的可能心中藏着一个故事,不一定都是关于爱情,有故事的为了心中那份情怀。
没有选择在上映的第一天去看是有好处的,因为别人的评价让我对电影的预期可以达到刚刚好的界限。期望太高总会带来很多莫名的失望,就像林见清和小晓,相遇时有多快乐,久别重逢就有多难过。
②关于电影
我承认电影的剧情显得有点乱七八糟,但是我也肯定电影传达的情感。
“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刘若英说她从来不认为两个人的分开一定是因为小三,只是两个人都在变,就如“我真的已经努力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了,但我已经不是我原来的那个样子了”,所以到最后仅存的感情支撑不了双方一起走下去的勇气。
见清想要给小晓最好的一切,甚至把这个作为在北京奋斗扎根的动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感情变得不堪一击,此时的见清近乎放弃自我,而小晓也看不到当初认识的见清,不是因为看不到有big house的北京生活,而是看不到他的朝气,也感受不到他的爱与陪伴。
我最大的遗憾,是你的遗憾,与我有关。见清没有上地铁,小晓也没有留下,因为太在乎,所以不希望对方在自己的眼皮之下过得不好。如果当初见清进了地铁,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就如小晓所说,如果当初没有分开,后来也会分开很多次,直到彼此间的感情被现实消磨殆尽。
有些人在我们青春里路过一阵子,却在记忆里搁浅一辈子,是小晓的离开给了见清狠狠一击,让他有喘息的机会,教会了他成长,这份遗憾却怎么也弥补不了。
他的后来都跟小晓有关,但是再也没有资格跟小晓有关,只能在彼此的回忆里不温不火的存在着。
电影打动我的还有见清父亲的那些情节,他在乎一切淳朴温情而又实在的东西,就像小晓,还有那个支撑见清成长的小饭馆,再不舍也不能束缚孩子未来的父亲情感,可以说是给电影增加了厚度。
③后来的我们
后来的我们各奔天涯,大学毕业的时候谁都没有送谁,公交车开出金水东路时内心是有不舍的。
庆幸当时宿舍有四人去了北京,只是北京的白天那么短,短到同住东四环的我们都来不及见面,然后我们一个个相继离开。
我为什么在影院里用了两张纸,大概是因为见过北京深夜不熄灯的写字楼,体验过人潮拥挤的上班途中人们匆匆的步伐,看到过十里河的居住区,也记得加班到深夜回家的那种感觉。
光华路是自己每周都要去的地方,所以这部电影才会勾起我的很多回忆,天安门广场的大雨漂泊,世贸天阶的唯美景象,崇文门的温情,还有各个大街小巷留下的关于谁的印记。
臧克家说,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无边的苦海。
北京是一座你稍微不努力就得回家养猪的城市,当然有些人不经意间也就错过了,太年轻的我们也不知道错过的那个人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所以啊,别总让遗憾来教会我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