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触及人类灵魂的课题

所谓文艺

文/安若木槿

不知从何时起,我对“文艺”产生了莫名的好感,并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活成了自己所向往的“文艺青年”;然,直到最近,我才对“文艺”有了一个较为具体的概念:文艺是一个触及人类灵魂的课题。

所谓文艺,可以大致文学艺术、表演艺术、塑型艺术三大类。文学艺术实质上是语言的艺术,以文本为最终的表现形式;表演艺术又可分为视觉与听觉两大类,涉及音乐、舞蹈、影视等众多领域;塑型艺术涉及雕塑、美术、书法、建筑等众多领域。

作为一个中文系学生,所谓科班出身,我最关注的自然是文艺学这个领域;但自小对音乐有种朦胧好感的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对音乐了解的加深,越发爱它了。

这学期的选修课是音乐赏析,讲课的教授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优雅。第一堂课上,她以“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典故为引子,引出课堂的第一个话题:音乐何须“懂”?接着以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推出了“所有人都听不懂音乐”的结论。要提出的是,这里所说的“音乐”主要是指严肃音乐,是与流行音乐等相对而言的概念,没有歌词,所有要体现的一切,都以音高、音强、速度与节奏、发音速度、紧张度等因素体现。

我以前对“严肃音乐”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只知道和流行音乐相对的一类是纯音乐。我一直以来就不太喜欢纯音乐,接触民谣之后,才由于指弹的关系接触了一些;我不喜欢纯音乐的原因很简单,它没有歌词,我听不懂,——于是回到了老师最初提出的问题,音乐何须“懂”?

老师通过一系列的推理以及举例告诉我们,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更重要的是它的审美功能,听音乐最重要的不是理解,而是体验;音乐以音高、音强、速度等以联觉(如浑厚的低音会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为桥梁唤起人内心的情感,每个人由于其人生经历的不同,可能会在同一段音乐中听到不同的东西;她由此得出结论,人可以从音乐中听到自己的人生,并且认为这是其他艺术形式做不到的,举例说我们看一部文学作品,看到的是别人的人生。

对于老师的结论,前半段我十分赞同,而后半段,我却有了自己的看法。她在课堂上对我们说科学求真,讲的是一种理性思维;艺术求美,说的是一种感性活动。话是不错,但不够严谨,容易误导人。当然,这又是由课堂的性质决定的——这门课更多的是面对工科的学生开放。

当“美”变成一种学问,它便也就成了科学的一部分,此时就不得不用理性的思维以严谨的态度待之;而这样一份严谨与理性,更多的是对艺术的创造者而言的,这也是为什么要写出好歌不能不懂些乐理、要作出好文不得不学些理论性的知识;但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创作本身,而是审美——这是一种感性而又私人的情感体验。

从我听说《红楼梦》开始,就不断听到类似这样的评价:《红楼梦》是描写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青少年能从中看到儿女情长;经济学家能从中看到经济的发展脉络;历史学家能从中看到大家族的兴衰……且不说曹雪芹当初写这样一本小说带着怎样的目的,但它丰富的内涵确实使不同的人能从中读到不同的东西——读者的敏感点和关注点不同而已。

作为一个出身于农村,成长于城市的普通九零后,我从小就在“艺术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的观念中生长着;不管是我,还是身边大部分其他的同龄人,在家长的期盼下努力考大学,考上了,最终目的不过是那一纸文凭;中国的大学实行着“严进宽出”的政策,期末考达到及格线,保证学分就能拿毕业证,于是,在这个大学生泛滥的年代,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开始决定考研——为了一份更好更体面的工作,起码,得有工作。

于是,我们寒窗苦读十多年,最终的落脚点在工作上;可找一份“好工作”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挣钱。挣钱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当我们挣的钱已经满足了最基本的物质需求时,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宛如掉进钱眼里似的?

宽敞的房子、高档的家具、轿车、名牌服装……这一切似乎成了不少人追求的目标。名呀,利呀,对空虚的心灵有着致命的吸引。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有多少人能真正停下来看看,自己在哪里?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停下来想想,自己要的是什么?又有多少人真正停下脚步后,觉得内心茫然无措,不知该如何是好的?

我记得中小学时,我的语文阅读理解题总是最差的,因为我不懂老师说的那些标准答案,也记不住老师教的那些套路,我总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去答题;老师总一边说,阅读理解题其实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标准答案,又为了考试不得不划出一个标准答案,不这样,不好评分。

而我们所谓的“阅读理解题”,更多的其实是一些专家学者对作品的研究;那些所谓的“标准答案”其实是专家学者们多年的研究成果。专家之所以为专家,必然是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有着不小造诣的。将专家研究的课题当做孩子学习的习题,专家研究的成果当做习题的标准答案……不得不说,这一切归根究底,还是中国教育制度的问题,而它又牵扯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扯远了,又不远。我想说的是,当阅读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时,它更多的是给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一篇文章,能使读者产生相应的情绪波动便达到了其目的;至于它能如何更好地给人以审美的体验,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的考虑其实是作家的事。同样,一首歌给听众的,更多的也是一种引发听众内心情感的体验,至于如何引发,则是作曲家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金钱至上,物质先行;多少人为了博出位夺眼球,甚至人为制造出一些丑闻……人生的意义——这种根本性的问题在多少人的眼里成了笑话?又有多少人朝着一个空虚的目标追逐着,越走越茫然?

在人类理性而功利的思维里,艺术是无用的,那是供贵族和有钱人赏玩的……而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渐上升,许多有钱人却穷得只剩下钱了……

人不幸福的根源并不在于物质上的匮乏,而是在于精神上的。人们眼中最“没用”的艺术,却能以审美体验的形式,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只需要一本书,一首歌,或者一幅画……不要你说出多少专业的名词来,有自己的感受便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读书与写作: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曹公奇 读书本该是教师的日常生...
    曹公奇本真语文阅读 3,345评论 3 10
  • 抱持断舍离的人生态度,很多东西就不执着了,K线图、亏盈、沉浮、喜乐,不过云烟,何足挂齿。 欣喜的是,书中提及方法论...
    DTttt阅读 2,999评论 0 0
  • 创建BO T-Code BOBF进入BO界面,在T-Code中输入debug激活编辑模式。点击新建按钮, 选择菜单...
    LiuliuZhang阅读 6,457评论 0 3
  • 界祖暗暗吃惊,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师傅脾性,就算初次留给他和黑帝传承,也都非常随意。还是之后岁月的相处,他和师傅感情才...
    im喵小姐阅读 2,73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