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好友就问过我:“你以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我的回答很直接:“我不想坐在那么豪华的办公室里呼风唤雨,太累了!”是的,之前就是那样想的,感觉自己没有什么理想,也没什么出息。宁愿寻求内心的那一份安宁与平静,也许觉得自己对外界复杂的环境应付不来,自己的性格也不适合,也就更加弱化了某些方面的尝试,直到现在。
上大学的时候,舍友不经意间问起我,“你以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我略停顿想了一下说:“我希望自己在一间不大的房间里摆放一只床,一张书桌、一个书柜。”无论自己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哪一种社交方式居多,我更喜欢简朴、纯真、丰富于内心的生活。
我喜欢,一个人在安静的房间里读书,吸收精神世界里的养分,与世无争,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从上学开始,内心就没有多么明确的远大的理想,但求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不断的在内心寻找突破,不做自己思想的奴隶,而能掌控自己,做自己思想的主人。外在的环境平平淡淡,不求奢华只求自己喜欢就好。不求女强人的范儿,但求内心强大到无人能影响,仅此而已。
慢慢的越来越发现,不是那么容易。意味着任何时候都不会受外界物质环境的诱惑和影响,包括周围人和亲戚朋友的言语冲击,自己所坚持的肯定会遭到别人的不理解甚至各种评判性的误解。我知道,别人的理解是参照别人的生活方式来思考,当然会行不通造成误解,因为每个人的初衷和动机不同。
人是环境的产物,合群的物种,心里自然不会甘心脱离人群,与众不同。人大多时候是喜欢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具备优越感。不喜欢随从世俗的人,很多时候都要承受在大众看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但既然是自己喜欢的,那就不怕遭人非议了。自己喜欢就心满意足,能坚持下来,就因为喜欢,不必强求其他。
2016年底我报了天天用英语,在自己安逸的生活中设定适当的挑战,学习英语。但有一前提,我花365元钱,但要舍去今年不必要的买衣服。不是因为没钱买衣服,是给自己的原则。因为定下计划,如果没有去学习,那么再去买衣服于自己有违初心。我的朋友们,她们更喜欢花更多的钱打扮自己,买时髦的衣服和贵重的化妆品,这也没有错,每个人有自己的喜好。只是选择哪一种就不要因为没有的而感到难受,人总不能泛滥于什么都想要而对自己没有约束。对我熟悉的朋友们也常觉得我过于节省,不肯为自己花钱,全为了家庭为孩子。而我觉得没有什么是比节省买书的钱去做其他事情更让人悲催的了。
实则,衣服对于我的吸引力并不很大,只要穿着得体,适合自己,自己喜欢就好,相比于衣服,自己的身体就更重要的多,身材好才能穿出漂亮的衣服,修正身材远要难于搭理衣服,选择衣服的质量远大于衣服的数量。用外在的物质条件满足自己的内心远不足能战胜自己的内心所带来的喜乐。
现在,最大的喜乐,就是能够有幸福的家庭,相夫教子。有一天孩子长大,也会离开我们。而我们,那时还有能力保持自我就一生欢喜了。
生命胜于衣裳,身体胜于饮食,坚守内心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