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带几个朋友的孩子,教幼儿英语。所谓教学相长,曾经课堂上学过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知识突然盘活了,让我对这些理论有了更深层的感悟。因此开了这个号,将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
到今天为止,1A册所有的课都已经上完啦。那么我就来盘点一下1A阶段所制作过的道具吧。我常自嘲说:“备课半小时,制作道具三小时。”而之所以自己制作道具,就是因为一个字:穷吖。进口教材因为版权问题,真的很贵。比如一套放大的单词卡,一共20张不到,就要80RMB。而且教材提供的现成教具,根本不够用好吧。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时候需要根据学生情况,对授课内容和教材教具进行一定的修改。所以不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01单词卡
教材提供的单词卡,真的小得可怜;上课时站得距离学生稍微远一些,学生看得就比较吃力了。而且每种物品只提供一张单词卡,没有办法针对不同色彩进行灵活组合。
最开始制作单词卡,是把大张白色卡纸裁成小张。但这样做真的太费时了。而且对于像我这样的手残党来说,边缘总是裁不平整,特别影响美观。
后来实在厌烦了裁纸这份苦差事,就想有人能帮我裁纸就好了。然后打开了万能的某宝,发现有跟我一样痛点的人还不少。好多商家都有卖制作单词卡的硬纸卡片。而且方形的、长方形的各种尺寸的都有,很多还提供打孔服务(自己用的话,可以选那种尺寸小的,然后打孔穿上钥匙扣,方便携带)。买来的硬纸卡片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关键是为我节省了大量时间。
虽然不用裁纸了,但画画也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程,尤其遇上一些比较复杂的图形。后来就想到了一个偷懒的办法。在网上直接找一些现成的图形,然后打印出来,减下来之后贴到卡片上,最后上个颜色就好了。
02 课堂演示画报
平面画报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真的很重要。二维平面图形是对三维世界的简化,更能被低龄段的小孩子所接受。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们都喜欢看动画片而不是电视剧。但教材提供的画报根本不能满足日常教学需求,那就只能自己动手啦。
画报可以和裁剪下来的实物图形结合使用,既能增加图片的立体感,也能就此设计一些互动环节。比如水果沙拉这堂课中,可以让学生把相应的水果图形放到碗中,加深他们对这些单词的印象。
图文结合的画报,便于还没有开始学习拼写的孩子理解和记忆完整的句子。
在“我的家”系列中,画报和实物图片结合,帮助孩子理解空间介词 in 和 on。画报上面划一条小缝,把实物图形插到缝隙中间,可以形象地呈现 in 这个介词所表达的空间关系。
03 动作卡
对于低龄儿童来说,动词比实意名词更抽象,更难理解。这时可以通过制作一些表示动作的卡片或海报来帮助他们理解。"I love you" card通过拥抱的姿势和爱心加深了小朋友对于“爱 (love)”这个词的理解。"I have" card则是在小人儿的胸前加了一个大大的口袋,小朋友通过往口袋里塞东西,理解“拥有(have)”这个概念。
04 实物图形
实物图形与单词卡不同的是,它有自己的轮廓,更加生动灵活。实物图形可以与课堂画报和其他课堂活动相结合,组合出一系列有趣的活动。
05 日历卡
有时候我也纠结是否有必要牺牲进度去额外介绍一些西方节日,毕竟这需要更多额外的道具,也意味着额外的成本。但每次考虑完之后,我还是决定保留这个项目。文化是语言的一部分;脱离文化的语言学习只会造就不会沟通的语言转换机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学了那么多年英语,有些甚至是语言功底相当不错的学生,却无法和老外正常交流,常常觉得没话说。这就是文化学习的缺失。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交流,语言是交流的媒介,而文化则是交流的土壤。并不是说我们要去认同这些“洋节”,但是需要去了解。
在介绍节日的时候,我们肯定会介绍这些节日的日期。和学龄前小朋友去解释感恩节在11月份的第四个星期四,万圣节在10月31日,必然是抽象而晦涩的。不如把日历画下来,抽象的日子就变得一目了然了。
06 购买的道具
制作道具是很累的,有时候也想偷个懒,而且有些东西自己也做不来;那就求助万能的某宝吧。这些孩子玩的东西,价格一般也不贵,但却能给小朋友带来巨大的欢乐。看着他们的笑容,有时候我会想,孩子们真是单纯的天使般的存在。其实他们真的不需要太多,也不一定需要什么贵重的礼物。亲手制作一张简单的贺卡,就能引得他们欢呼,尖叫。这也是这份副业让我感到最满足、最有成就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