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卓越的习惯养成》里说道:“学止于行而至矣。”学习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成功了呢?到了你可以自然而然去做这件事,不再觉得有被强迫着去做的感觉,就是成功。
写作不也正如此吗?需要旷日持久的训练,绝非一日之功。
你平时发在微博和空间里的生活点滴记录,看到一本书的精彩段落引发的思考,看到一部电影的感人情节触动心弦的感悟,身边发生的一些事,四季更替等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也许是因为内心喜欢抒发感情,喜欢将文字诉诸笔端,从中学时代至今我一直都在坚持书写。从最开始上学时在考场上写各种类型的作文,到现在写一些人生感悟、亲情、爱情类的文章。随着经历的事情越多,年岁渐长,我发觉我的文字也开始变得洗练和深沉,有了灵魂和温度。
中学时代至今的日记本密密麻麻,微博、空间和网易云也散落着我的文字。人们说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我写作的习惯以及训练早就超过了21天。
积少成多,集腋成裘,量变到一定程度能够引起质变。
每一次的用心书写,都能为日后的参天大树做好准备。
上学那会儿,我觉得写文章是极其枯燥的事情,命题作文总会局限住人的思维。加之生活阅历不丰富,让我认为写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甚至没有乐趣可言。
我平时有些小习惯,总会在小本子上写一写备忘录,写一写对生活的感想和记录。有了QQ空间和微博之后,便找到了抒发感情的平台,一发不可收拾。这些无人问津的属于我的作品,因为没有任何私欲,也不关心有没有人会看到,写的时候反而无所顾忌,感情真挚热切。
大学时,在图书馆看了一些书,古今中外的书都有所涉猎。从巴金的《家》《春》《秋》,冰心的《繁星春水》到泰戈尔的《飞鸟集》,我都细细品读。中国名家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了古典文化的气息和大家身上的人格魅力,外国名篇让我领略了不同的行文特点和异域风情,也让我看到人性的相通。
有一天,大学语文老师竟然在课上念了我的作文。我当时觉得不可思议,全年级一百多号人,大概只有我在按老师要求,认真模仿金岳霖先生那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来作文。老师当时也很激动,课下还找到我,鼓励我修改之后投稿。
我并不是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作为学生只是在认真完成老师的作业而已。但老师的鼓励却让我有了莫大的勇气。我开始往学校编辑部投稿,接二连三有我的稿子刊登在报纸上。虽然占据的是一小块版面,但于我而言却是质的飞跃。
直到现在我也不能说自己写作水平很高,但在行文方面,竟然全无惧怕,甚至还乐在其中。
老师无疑是我人生的领路人,在那之前写作于我,就是单纯的爱好,而现在它却是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害怕写作到勇敢尝试写作再到乐于写作,其实我走了很长一段路,而这得益于我那时候看似不经意的积累和锻炼。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看似卷帙浩繁的工程都是需要人工的精雕细琢和堆砌。写作上一点一滴的积累,都是在为日后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