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英语学了那么多年的我,应付“鬼子”还是绰绰有余...
昨天晚上跟外教Tony闲扯了几句后,随即进入当天正式的话题讨论...因为是即兴部分。故此,睁大眼睛试图弥补寡人听力不济的不争事实。然而,tony并没按套路出牌,而是引出了一个看似很随意很简单的问题...
"What's your favourite movie you have seen this weekend,and can you remember the most striking episode impressed you?"
接下来,我陷入了深深的迷思当中,脑海中不断搜刮那些存量简直捉襟见肘的电影title...我支吾断片儿了足足5,6秒的时间,最终还是不情愿的扔出了那个经久不衰的名字——《TITANIC》
随之,印象最深刻的片段于我,似乎除了男主对着女主画画的些许桥段,再无其他..所以可想而知,我随后的回答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心猿意马…
对于欧美母语人士来说,也许不会发现我的回答有什么问题,但从自身角度而言,我发觉了自身学习英语长此以往的一个很尴尬的误区且越陷越深的尴尬事实
语言学习的漫漫长路上,我的初衷可能从一开始就是错的,努力和坚持只会把我更快的推向失败的边缘。诚然,我把学习英语当作一种很功利化仅为满足一己之需的工具,并没有试图走进语言背后的逻辑,走到自己内心深处去了解并学会与自己和解。然而结果就是浮华技巧再过绚烂,也依旧无法支撑语言这棵大树背后仍需不断丰盈的庞大枝系以及滋润后才能长出健硕羽翼的事实。
相较之前,把英语学习当作是一种社交工具,我现在更愿意把它称作是一种与人(己)为善沟通的钥匙。我们背单词,学语法,背名言,听材料...等等技巧背后还有一个常被人遗忘的真实。
学习任何语言,我们都该具备两种能力。一种是时刻饱有探究自身内在真实想法的不竭动力,另一种是激发不断走向他人内心的强烈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