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写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没想到受到了很多小伙伴的欢迎,甚至有小伙伴说,引发了自己对多年来阅读方式和笔记记录方式的一些思考。看到自己写的东西,给小伙伴带来这么多的启发,真的觉得读书手帐这件事比我想象的还要美好。
所以虽然这段时间忙成狗,但是还是马不停蹄的为大家带来了第二本读书手帐——《超级阅读术》。
另一方面,趣味型读书,例如读文学类著作是以品位为目的的读书,接触文学,意味着渗透到作者的世界观中去,在作者营造的世界里生活。
对于这句话最深的感悟,应该是在读世纪三部曲(《《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永恒的边缘》)的时候。
小说的故事和背景都并不贴近我的生活,甚至可以说离我非常的遥远,而作为一个地理和历史白痴,我没有让自己太过于纠结文中所写的一些关于地理或者历史的史实。
相反,我将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作者的文字当中,去感悟书中每一个人物在当时背景下的思想感情。这也是为什么在读完世纪三部曲之后,我能从内心深处地感激如今的世界、如今的和平,也打心底里愿意努力工作、积极生活。
小说之所以迷人,就在于它的主观能动性。不同的读者读同一本小说所感受到的东西一定是不同的,因为它能调动我们的,不只是当下的感受,还有我们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憧憬。
所以如果不是要专门的研究某一本小说,我们在读这类文学作品的时候,应以品位为目的,暂时的“放下自我”,将自己融入到作者营造的世界里生活,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切地感受和体悟作者所要传递的情感。
而这类文学作品还有另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迁移性。这里的迁移性主要是指关于时间的迁移性。
同一个人,面对同一本小说,在不同的时间进行阅读的时候,一定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无论是我们身份的变化还是状态的变化,或者周遭环境的变化,都会让我们在阅读同一本书时产生不同的阅读感受。这也正是“经典”得以存在的原因。
读书让人的前额叶全速运转,而前额叶正是掌控人的思维、感情、创造力等的大脑的一部分。
为什么要特意去记录这句话呢?其实还是缘于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得到的信息,就是“要摘抄让自己心动的语句”,也就是说要摘抄自己想要摘抄的语句,即使它并不是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或者它仅仅只是一个批注。
所以我记录这句话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它让我学习到了新知识——前额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心理学教材。以前我对心理学的理解一直有偏差,以为讲的都是一些,比如如何观察别人的动作,分析别人的感情或者用沟通的方式帮助别人舒缓情绪等等。直到后来真正的接触到了心理学,才发现根本就不是这样。最基础的心理学有一点像生物书,其中讲到了许多关于人体大脑结构的一些知识。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意识到所有的知识都不是割裂开来的,相反,都是有联系的。你不知道哪一天学习的哪些东西就会链接到另一个领域去。
所以也就是从那一刻,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记录一些小的知识点,也许有一天会突然发现,它们在我随后的学习中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也说不定呢。
我也鼓励大家去这样做,因为当你某一天再去回头翻看这些东西的时候,你会发现非常的有意思,就好像自己知道了很多冷知识一样。哈哈,就算是为了愉悦自己,又何乐而不为呢?
翻译可以说是最极致的精读吧。
这句话应该是我个人最有感触的一句话。
因为我一直在学习关于翻译领域的一些知识,最大的原因就是,我认为一些翻译的电影或书籍都并没有传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感受,有的甚至与作者想表达的意思相背离。
我能理解每个人对一部电影或者是一本书籍的理解,都有自己的认识,但是每次看到和自己理解不同,或者表达奇怪的翻译,都会觉得心里很难受,如鲠在喉。
就像村上春树在翻译《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时候就说过,他之所以翻译这本书,除了对这部作品表示敬意之外,还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读过已经出版的几种译文后,发现和他心中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好像相当的不同。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最能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一种方式就是自己进行翻译。
我当然不是劝大家都走上翻译这条道路,我只是想说在精读一本书时,我们可以运用的方式有很多,当手握一本优秀的书籍时,我们切不可让它寥寥掠过。
“三色圆珠笔方式”
最早听到这种笔记记录的方式,是在彭小六的文章中。当时觉得好神奇,怎么会有这么简洁又方便的方式,一度对彭小六崇拜不已。
后来发现还是自己书读的太少,没见过世面。
作者在这里将笔记记录的方式主要分成了三个部分:
红色——这里很重要;
蓝色——比较重要;
绿色——有意思。
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不过就是三种颜色而已,但是等真正使用的时候会发现非常实用。
有的人在画重点的时候,是将整本书都用同一种颜色的笔画重点,然后等某一天再翻开的时候,会发现怎么全篇都是重点,完全不知道应该从何看起。
还有的人在画重点的时候,是将每一个重点都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来,然后等某一天再翻开的时候就直接晕菜了,因为完全不知道重点是什么。
而这里的“三色圆珠笔方式”就能很清晰的将我们的在书中的重点通过三种颜色区分开来,这样当我们以后再打开某本阅读过的书后,就会一目了然了。
读完书后你要不断去谈论,在这个过程中,你对书的吸收度能得以提高,也会越来越喜欢读书。
某位大神曾经说过,学习是一个逆成长的过程。其实读书也一样。它需要我们耗费时间,耗费精力,甚至牺牲掉自己看剧、打游戏、刷微博、逛淘宝的时间。
那么我们怎样才可以坚持下去呢?
最简单也最有效的的办法就是为自己创造环境。
在这里,我不得不安利一下拆书帮。
一个人读书很难,那如果是一群人呢?没错,拆书帮就是这样一群人聚在一起,每周来讨论一下,这周大家都看了什么书,收获了什么知识,有哪些可以帮到你。我们一起阅读,一起成长,从此读书就不再是件难事了,而是一件想起来就超级兴奋、超级期待和超级激动的事情。
因为你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另外,彭小六总提到的RIA便签法也来自于拆书帮,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去看一下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来进一步了解拆书帮。
你应该了解和意识到这种交际能力与读书的密切关系,将它们联系起来的方法之一就是“养成将读书带入话题的习惯”。
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因为身边的人都不一定是爱阅读的人。有时候一个话题聊的好好的,你突然提到了一本书,这时候,最怕的就是空气忽然安静。
我们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里我倒是觉得“人以书分”也是一种理解。
爱阅读的人,不爱阅读的人,甚至爱阅读小说的人,爱阅读实用类书籍的人,爱阅读工具类书籍的人等等,都可以进行划分。这里的划分没有高级和低级一说,更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圈子的不同而已。
我们没有理由责怪那些不喜阅读的人,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他自己的选择,只要他觉得幸福就好。但是我们当然也不认同那些说我们“傻读书”的人,圈子不同,不足为谋而已。
找准自己的定位,融入自己的圈子。如果说“热爱阅读”是我们的标签,那么希望在所处的圈子中,我们永远不需要为这个标签去进行辩解。
这次的手帐因为有一根笔的颜色选得较浅,所以可能在照片中看得并不是非常的清晰,实在很抱歉,下次一定会注意的!也欢迎大家提建议,或者留言你的想法~我们一起进步,一起成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