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和朋友谈论到一个关于家的归属感的问题,朋友说,她现在每次放假回到家中总会有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熟悉的是家中的每一件摆件,陌生的是毫无家的感觉。他认为的家是,每一个设计,每一件摆件都是自己想要的,不要多大,但每一处都能与灵魂相贴合。
他无奈的对我说,每当他回到父母家中便会觉得那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没有什么归属感。其实这也与他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联系,父母常年在外,缺乏沟通,缺少对对方的了解,那个家自然而然便也成为了一个摆设,家中的每一样物品都没有一种独属的气息,反倒多了一丝清冷。
我家与朋友家有所不同,但有时也会同样的感到一种疲惫和无奈,有时候,有些事便也让我们望而却步。
我有一个很传统的家庭,作为一位九零后,与父母有着无法跨越的横沟,我无数次的想改变父母陈旧的观念,却只能在最后暗自神伤,引得泪水涟涟。他们的思想早已根生蒂固,哪是我能够去轻易动摇得了的。
因此,总在这时,我便会极度渴望着自己小家的存在。一个几十平的房子,有着一只猫或者一只狗。家中的每一处角落,每一件摆件都由我亲自设计挑选摆放。每当一天忙碌工作回家,便能有一个可爱的小生命能让我解乏。做上一两个自己喜欢的饭菜,静静的看着窗外的车马流传。夜晚躺在床上畅意的玩着手机,或窝在沙发上看上一部喜欢的影片。这对于我来说便是一种家,一种专属于自己的小家的感觉。
那个小家见证着我的快乐,目睹着我的悲伤,每一处都能散发着让我安心的气息,仿佛就连每一个物件都活着一般,灵魂是如此的安然自得。有人感叹说,天地如此之大,灵魂却无处安放。我不知对方想将灵魂安置何处,但我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灵魂所向,这对于我来说也算是一种确幸吧。
对于当今的九零后来说,早已被来自于各方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最终的归属该何去何从,也许就连他们自己都是茫然的。可以说我们这一代有着一种天然的孤独气息,喜欢独处,喜欢自己独自承受着生活的苦楚,喜欢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之中。
生而为人已实属不易,还想过得肆意舒畅,那简直比登天还难。我的话也许有些夸张,但也算是道尽了九零后的无奈。学业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如一座座山般压在我们身上,我们未曾想过反抗,我们只想在间隙之余偷得自己的半日闲,找到生活的意义,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人很复杂,生活也同样很复杂,但在寻求归属上,我们其实都想得很简单。
图片来自微博@C姐的意思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