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收到朋友寄来的明信片,打开来看,见字如面,十分欢喜。从她寄出到我收到,过了二十天,我本以为会丢失。书信漂流志愿者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还想着那应该是四年前自己写给自己的信。直到我看见信封上的邮戳和南京的寄出地,才想到原来是她。
以前写信还不是奇怪的事情,更不会和文艺与情怀扯上关系。我写一封信给你,就是想给你分享一下生活的近况或者是告诉你一些心事。书信表达出的意思往往比单纯的对话要深刻很多,因为在写信的过程里,会思考、会停顿,会有自己的斟酌。没有特殊的对话语境,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最后虽然是在重复一件事情、一种感情,但是也不会觉得有一个字是多余。
写信的习惯从经常变成了偶尔,现在也只是偶尔写封信。去年想写一封信寄给朋友,到一个商店买信封信纸,老板笑着说没有,然后又反问了我一句,现在还有人写信啊?在他眼里,写信已经不是寻常的事了。有了微信以后,能打字表诉的话我们都不想再手写了。偶尔收到了很长的微信讯息,也只是提取关键信息,一字一句读完的很少。这可能也是我们为什么不喜欢长语音,因为看不到重点,听完了也容易忘记。但是没有人嫌一封书信长,大概我们知道自己读完一句话的时间远小于对方写这句话的时间。而看书信和微信最大的区别在于,一目十行的能力减弱了,所以一封信常常是要看上两遍,一字一句怕有疏漏。
也是我去取明信片的那天,才发现收到一封正式的书信是不太一样的感受。我想我写过很多信,但没有贴过一张邮票,也没写过一次邮编号。很多时候自己完成了邮局的工作,放置的地方对方伸手就可拿到。如果说写信、等信、收信、读信是一个过程,那我们常常是忽略了中间两个,看起来不重要,其实却很好。这个时候我才觉得,一封信不必随其他物品一齐寄出,不必多加快递盒,只要在信封上写好收寄信息,贴好邮票,不必打开就见字如面了,那些不小心被墨水弄脏的信封就很像风尘仆仆赶来见面的老朋友。那天去三楼取信的人不少,信也是一摞一摞地堆在派送人的桌上,这种慢交流的方式没有消失,只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以为它消失了。
我也在想通过文字交朋友和通过文字与朋友交流有什么不同,或许是先入者不同,一个是通过文字认识人,一个是通过人去感受文字。透过文字结交朋友不是很好的方式,因为文字能美化一个人然后模糊我们的判断,误以为对方很好或者不好。但是当我们亲身相处后,文字交流却是必要的,因为文字可以写出那些我们由心而发但难开口说出的话。有些说出来觉得可笑或者是避而不谈的事,常常会出现在某段文字里。而这个时候,我们不是从这些文字里去认识一个人,而是去感受对方的经历,相互走得更近。
自从一些软件有了语音转文字这个功能,我很少认真打字了,说话也常常不经思考。前段时间,朋友说我们打字交流吧,说这句话时,她离我就几米远。那段时间我们面对面聊了很多,但最后还是想要文字交流。她说文字是好的媒介,让人感到亲切。文字常常让人看不出语气,自己判断的更多,所以看到一些文字,常常更能理性思考。
见字如面这四个字常常是写给熟悉的人,也常常是熟识的人才能接收到,通过文字,你能想到对方说话的神情样貌,甚至在默读时也会转换成熟悉的语调。这可能是文字最特别的属性,很难解释清楚。我留了很多年的信,有时候打开来看,还是觉得庆幸,当时这些文字让我和这些人走得很近。即便后来没了联络,我还是能在打开的时候想到她们当时的样子,时间就停在了那,多好。
想要好好告别时,或者是很珍重一段友谊时,我还是会写一封信去。文字有限,见字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