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卜荪是新批评派的重要代表,批评理论主要体现在著作《复义七型》中。
燕卜荪对文学语言的多义性非常感兴趣,为研究多义性而发现了复义。
他认为复义就是语义的差别,无论这种差别多么细微,只要能引起读者不同的反应,就是复义。复义有两种性质:
1. 所有词语都是一个多重意义的整体。
2. 多重意义之间的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此基础上,他归纳出七种复义类型:
1. 词语的所指与另一物在多方面都相似。
2. 一词多义,或语法结构不严谨致其一词多义。
3. 一词本来有两种相反的意义,如双关语。
4. 一个词在语境压力下,产生了恰好相反的两种意义。
5. 为反映作者复杂的心理状态,一个陈述句具有多重意义。
6. 为让读者自己去寻找解释,作出一种累赘或矛盾的表述。
7. 将复义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表达处于两种思想之间的状态。
燕卜荪认为复义是诗歌的基本要素之一,其作用就在于能够让词语的潜在意义得到充分表达,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内容更加丰富。
2. 效果更加强烈。
燕卜荪在西方文学史上第一次系统研究复义现象,是新批评派的重要贡献之一。但也存在某些不足:
1. 复义的分类过于主观,不够严格。
2. 未能充分利用新批评派的语境理论解释复义现象。
3. 对复义的作用显得信心不足,多次声称复义对批评家有用,但对诗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