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为什么总是担心观点表达不全面,经常把自己所知道的方方面面都罗列出来?即使被提醒只要结论清晰,简单概要即可?
为什么有的人在不甚了解数据的情况下,能够把想要表达的结论和方向思考清楚,其他人只要填充数据即可?
到底应该如何做好汇报?
----经典问句三连
PPT汇报每个数据分析师都会做,且是基本要求,但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会一直有这样的困惑。偶然机会通过名师指点,有所感悟记录如下。
三要素
汇报,需要注意 对象、内容、表现形式三个维度。
对象
汇报即说出对方想听的话。有两层含义,1. 你(数据分析师)代表谁;2. 他的听众是谁?同样是代表VP,向公司CEO汇报工作(向上)和向部门总监(向下)近期复盘,汇报思路可能完全不同。向上汇报是为争取更多资源,需体现效果/存在的价值;向下是为锻炼队伍指哪打哪/共同目标下的执行力,需暴露问题/反思过程。
内容
往两个大方向上靠,项目目的是否达成,大环境是否贴切。《梁宁产品三十讲》“点线面体”,项目是“点”上的努力,大环境是“面”上的成败。大多数人应深有体会,努力工作的工资收益,远不如2010年北上广买套房。
项目目的达成:每份项目报告应围绕KPI来展开,从核心目标出发来分析问题、定位原因。KPI可以是立项时确定、也可以是在过程中各方协商一致的结果,无论怎样总会有核心目标。如果是为拉新而起的项目,汇报时重点却说“订单完成不错”,(实际上带来的新客价值(留存)很差),其实是概念的混淆。
顺应大环境:项目之所以重要,通常是对于整体目标(比如年度)完成有重大推动作用。故复盘,一定要考虑对于整体的影响。比如今年目标是市场份额,在确保份额的情况下逐步提升钱效,项目里面的订单和钱效最好在方向上保持一致。
表现形式
一般来讲,正面的放在“结论”,做的不好的放在“反思”,符合人的理解逻辑。
数据的作用
汇报的结论和思路是筋骨,数据只是皮毛;没有筋骨不能形成力量,没有皮毛不能有效表达(数据是沟通的通用语言)。掌握思路是关键,掌握指标只是形成闭环,作为一种数据基础。比如大促活动,从交易、用户、流量、运营手段等角度来评估优劣。
交易部分:维度分为时间/空间,时间是逐日/是否峰值,空间是分业态/分品牌/分区域;指标是从目标完成率、订单数、用户数、补贴率(线上+线下),补贴roi来评价。
用户部分:维度主要是空间,空间是用户分层(RFM和新老客);指标主要是钱效(对新客拉新、对老客召回)、留存率。
流量部分:维度分为时间/空间,时间是逐日,空间分平台/分位置/会场;指标主要是UV、转化率、订单(一般结合补贴来看)
运营手段:维度主要分空间,空间分项目;目的无非是是促进交易、促进用户、增加导流、提高钱效,指标同上。
活动效果,可以是冲峰值/打份额,也可以是提钱效。如果是前者,关注交易量和用户峰值有的高度,钱效/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最好是可控);如果是后者,关注用钱效率的峰值/拐点,订单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最好是高于某个remarkable的对标,或者是平常的自己,或者是可见的其他bu)。最后对于本次活动运营最重的玩法做评估。
总结
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方法论的一个实例(instance),通过做事来反映出底层的不足,不断改进系统,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