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这是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明日歌》,小时候就已经朗朗上口了!原来都是当打油诗来读的,并没有深刻地领会其中的要义,只知道大意是警醒我们珍惜时间,今日事今日毕,不要把事情推到明天去做,人的一生并没有那么多的明天去浪费!
今天又仔细听了康震老师对《明日歌》的解读,让我对珍惜时间这件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首诗的意思是,明天一个接一个,明天之后还有明天,明天之后还有后天,明天有那么的多,当世人说起明天的时候,总感觉好像还有好多好多明天在等着我们,好像我们还有好多的明天可以去浪费,其实不是这样的。
“明日何其多”,明天有那么多吗?“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明可以今天办的事情,老是是想着可以拖到明天再去办,反正觉得还有好多好多的明天,一个一个的明天就这样被等过去了。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早上起来看河水,浩浩荡荡向东流,晚上看到太阳从西边慢慢落下去 ,时间不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吗?“百年明日能几何”,就算你活一百岁,又能有几个明天呢?明天其实永远都是今天,今日事今日毕,明天还有明天的事儿,专注于每一个今天才能有所得!
今天能办的事儿非要拖到明天,明天能办的事儿,一定要拖到后天,这种老想着把事情往后拖的习惯,说白了,还是一种懒惰,还是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没有那种一门心思要把事情办成的坚定意志,还有就是人生目标不明确,缺乏一股钻研劲儿!
珍惜时间是历代的杰出人物、有志之士的一个共同特点。比如东晋时候的名将陶侃,就非常珍惜光阴,他经常教导他的下属说,圣人都非常珍惜时间,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人就更不用说了,一定不能浪费光阴,不能“逸游荒醉”,意思是不要天天玩耍,不要天天沉迷于吃喝玩乐当中,把时间荒废了。
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大文学家司马光也是惜时如金的典型代表!求学时时他就非常善于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来学习,比如骑马赶路的时候,比如夜里不能入睡的时候,他就会对当天所学的内容一面默诵,一面思考,久而久之,他不仅学业非常好,而且记忆力也更强了,少时所学的东西竟至终生不忘!由于他从小学习一丝不苟、勤奋用力,所以为后来著书立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司马光一生坚持不懈地埋头学习、写作,往往忘记饥渴寒暑,他住的地方,除了书本,只有非常简单的摆设,一个板床,一条粗布被子,还有一个圆木枕头,为什么要用圆木枕头呢?原来是因为,司马光常常读书读到很晚,他读累了就会睡一会儿,但是人睡觉是要翻身的,当他翻身的时候枕头就会滚到一边 ,这是他的头就会碰到木板上,这样一振动人就醒了,于是,他就马上披衣下床,点上蜡烛,接着读书。后来他把那个圆木枕头看成是有思想的东西,就给他改了个名字叫“警枕”。就是凭着这种永不懈怠的精神,司马光和他的助手,花了整整19年的时间完成了《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著。
我国早期的革命家邓中夏先生,在北大读书时,也给自己规定了严格的学习时间,为不受人干扰,他干脆写了个“五分钟谈话”的纸条贴在书桌上,来访的客人看到这字条后,如没有重要事情,便会马上告辞。有的客人甚至从他那儿得到启迪,也抓紧时间读书,不再虚度年华了。
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也有很多很多:比如,汉乐府的《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其一)》中写道“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唐代诗人王贞白在《白鹿洞二首(其一)》写道“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宋代大哲学家朱熹在《偶成》写道“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代陈著在他的诗中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等等等等,这样的例子真是太多了……无不是感叹时间一去不复返,告诫我们珍惜光阴的箴言!
再读钱福的《明日歌》,确实有很多的感慨!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唯有珍惜时间,把握每一个今天,努力精进,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更加精彩!
新的一年到了,有了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就一点一点踏踏实实的去做,莫要虚度年华,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