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好笑,他想,一个从来不讲究吃的人,今天竟然忽发奇想:自己动手,做水煎包子给儿女吃。
他撑了一把雨伞,冒着风雨,去市场买了几斤面粉回来。他站在门口,将雨伞收起,抖落了伞上的水珠,又将伞打开,斜撑在客厅的一侧晾着。
“阿妈,您去菜地割一把韭菜回来,好吗?我搓面粉。”他对坐在矮凳子上,正低头订纽扣的母亲说。
母亲慈祥的目光,柔和地掠过他黝黑的脸,笑笑说:“好”,便放下手头的活儿,站了起来,到厨房去拿了一把禾镰,戴上竹笠,不急不缓地沿着门前的土路,往东走。
他们家的菜地,就在村东岭脚下的小溪边,那可是母亲一锄一锄开垦出来的。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一爿菜地,给他们那个贫困之家,带来了很多实惠和快乐。
那种生活情景,已经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他依然记忆犹新。
他们一家,原是鹤地水库的移民,最初随大流迁去雷州半岛的一家农场,生活了三年左右,因为水土不服,加上解不开的思乡情结,他们纷纷回迁。
这种自行回迁的状况,愈演愈烈,理所当然得不到管理阶层的体谅和支持。然而小草恋根,农人怀土,谁不眷恋自己的故乡呢?他们一家,就像当初随大流迁往异乡一样,这回又随大流回迁,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故乡,和其他移民一起,在水库边沿各处定居下来。
实际上,人皆有故乡,唯他们没有。他们的故乡,原在九洲江畔,因为修建鹤地水库,很多年前就被淹没了。
他们的红砖瓦舍,山林土地,均已在水底之下,就连原属于村里管辖的山岭丘陵,都在一望无际的水域之中,变成了孤岛。
他们献出了自己的家园,献出了原属于自己耕耘,赖以生存的山林土地,从客观上说,他们不顾个人的利益,为改变雷州半岛的干旱面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行政管理部门,自然也没有忘记他们,给他们提供了按月定量的统销粮,若干年以后,又转为吃商品粮的居民户口,优先给他们的子弟安排工作。
而尤其重要的是,鼓励他们自力更生,开垦荒地,种植各种庄稼,在山山岭岭,开僻果园,种植水果。也办砖厂,办沙场,安排部分人员就业,以增加他们的收益,让他们的基本生活,有所保障。
聪明勤劳的人们,更是将他们劳动的本能,发挥到极至。各家各户稍有点劳动能力的人,都会出动,开垦荒地,种蕃薯芋头,种木薯、淮山药,种各种蔬菜。那怕房前屋后,有尺把宽的地方,都会被种上一穴穴的苦麦菜,油麦菜,豆角丝瓜之类。
因为他们明白,生活,从来就不仅仅是等待,而是劳动,辛勤的劳动。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创造精神财富,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根本原理,自然也是最实用,最简朴的生活哲理。任何人都无法否认这一点。
若有机会,如果现在你到鹤地水库周边看看那些果园,看看那些鳞次栉比的楼房,宽阔的马路,穿梭来往的大小车辆,或者,你沿着雷州青年运河两岸前行,看看沿岸城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你就会知道,我们的人民,这四十多年来,创造了怎样惊天动地的,多么伟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