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当我们谈自杀时,那些已经付诸实践并且成功的自杀者是永远也听不到了。
能够成功地自杀,大概是世界上最悲情的“成功”。
说起自杀,我想到了很多人。
最为揪心的,就是微博上的“走饭”。“走饭”是一名90后女大学生,2012年3月17凌晨自杀。3月18日通过定时的时光机发出微博:“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后被警方证实她已经离开人世。
在她离世以后,几乎每天都有人在她这条微博下面留言,有纪念她的,有表达惋惜之情的,更有许多跟她一样痛苦的人表示生无可恋。
走饭自杀,是因为抑郁症。
前段时间,18岁的史学天才林嘉文和青年学者江绪林相继自杀,引发人们的痛惜和热议。有一部分人把他们的自杀上升到哲学高度、政治高度,说他们看透了人生的虚无,誓死对抗体制等等,对他们的“自杀”不乏赞美之情。我不认同这种看法。
他们为什么自杀?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被抑郁症折磨的太痛苦了。
林嘉文生前患有抑郁症,一直吃药控制,也接受了心理咨询,可惜治疗并没有及时挽救他的生命。他的遗书有一条让我看到了他的孤独:7、每次去李裕民老师家都能感受到平日很少能体会到的温馨和安稳感。我对不起李老师夫妇对我的关爱。
从这条可以看出,他活在孤独之中,平时很少体会到温暖。这跟他的家庭有很大的关系,他在遗书中对他的父亲亦有抱怨:3,希望我的父亲能知足,珍惜我的母亲,同时改掉自己家长制的脾气以及极差的饮食追求,认清自己实际的生活能力和状况。太爱出去跟别人骑自行车,其实是不够挂念妻子和家庭。
简言之:他生活在一个不幸福的家庭中,这也许是他抑郁症的诱因之一。
自杀的想法几乎人人都有过,但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冲动、自杀率要远远高于普通人。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全球每年有80万人死于自杀,在这其中,40%的自杀死亡者在自杀时患有抑郁症。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杀手。
抑郁症是一种会影响到工作、生活、学习的情绪障碍,很多人患了抑郁症,但是自己根本不知道是生病了,身边的人也不懂得,导致抑郁症的就诊率很低,长此以往,患者的症状会越来越严重,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患者自杀。
社会上对于抑郁症的误解也很多,致使有的人诊断出自己患有抑郁症后,也不会主动采取治疗,反而活在阴影中。
1,抑郁症患者是废物吗?NO。他们只是生病了。
对于没有经历过抑郁症患者那种痛苦的正常人来说,他们无法理解抑郁症患者的感受。比如说:抑郁症患者会莫名其妙哭泣,即便对于吃什么饭这样的小事情也会优柔寡断,会因为他人的一句苛责伤心半天……这些都是抑郁症患者的症状表现。
但是对抑郁症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表现出鄙夷:你吃饱了撑着的吧?你这是闲的吧?你太脆弱了吧,这点事你都受不了?你别瞎想就好了……
这就像对一个脚崴了的人说:“你别想太多,就可以站起来走路了。”(如果崴的轻也许可以自愈,严重的话是要看医生的,抑郁症也是如此)
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生病了,就把ta看成一个无价值之人,当然,也无需同情。如果能够理解可以试着理解,理解不了就尽量放下偏见和伤害。
说几个名人受到抑郁症折磨时的症状和感受:
朱熠(作家):2013年开年上来,睡眠越来越差,身体也日益乏力,脑中的大石突然开始疯狂生长变得越来越重。每天早上,我都需要与压着我的那块大石全力对抗才能艰难起床,从不迟到的我开始迟到;我无法再维持上班路上读书的习惯,而转为靠着窗户昏睡;下班时我经常需要在上海南站下车歇息一会,因为我开始会晕地铁,坐时间一长就头晕恶心;我变得没有办法工作,整个大脑的回路就如同被堵塞住了一样,那块疯狂生长的大石也压得我有一半的时间只能趴在桌上;每天一进家门,我就只能躺在床上动弹不得;我不想见人,不想接电话,不想与人说话,不想出门,这等简单的事情于我简直苦不堪言,我开始进入如深渊般的社交困境,我的手脚也如同长出了绳索把我彻底捆缚住了。我开始觉得我的人生彻底无望了。后来我才知道,我已经进入了一种轻度的“抑郁木僵”状态。
张进(财新传媒):每时每刻,我的大脑都像灌了铅,或者像被一个无形之手攥住,像生锈一样转不动,昏昏沉沉,思维缓慢,说话磕巴,胸口火烧火燎地难受,不想做任何事情,或者做任何事情都很犹豫畏缩;不想说话,不敢接熟人的电话,不看短信,或者看了短信也不回。当然不想见任何人。每天早上从一睁眼开始,我就不知道这一天怎么度过。躺在床上,或呆坐着,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就这样慢慢地耗着时间。
毛大庆(著名地产人):2013年春天,我去波士顿看王石,约他吃午饭聊天,聊了一个中午,就觉得国家也不行,社会也不行,行业也不行,年轻人也不行,总而言之什么都不行了。他很惊讶,你怎么这样呢?你怎么回事儿? 他觉得我很不正常,带我在校园里散步,第二天还要邀请我吃饭,劝导我一下,我觉得还是不行。他跟我说你有一点问题,不至于都是这样,我说真的是这样。抑郁症人很固执,坚决认为自己是对的。
症状然后就影响到工作了,我不愿意和人交流,不愿意接电话。我得了抑郁症后,电话声音都关了,我怕听到电话的声音,换了无数种音乐都不行,振动也不行。永远都是人家打给我,我不接,只能晚上人稍微安静的时候,看到几十个未接电话,选几个必须要回的,打回去说抱歉我在开会,就是这样不愿意接电话,这习惯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改掉。
安德鲁 所罗门(美国作家):“我还记得,那时我四肢僵硬地躺在床上哭泣,因为太害怕而无法起来洗澡,但同时,心里又知道洗澡其实没什么可害怕的。我在心里复述着一连串动作:起身然后把脚放到地上,站起来,走到浴室,打开浴室门,走到浴缸旁边,打开水笼头,站到水下,用肥皂抹身体,冲洗干净,站出来,擦干,走回床边。十二个步骤,对我来说就像经历耶稣的艰险历程一样困难。我用全身的力气坐起来,转身,把脚放到地上,但是之后觉得万念俱灰,害怕得又转过身躺回床上,但脚却还在地上。然后我又开始哭泣,不仅因为我没办法完成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而且还因为这样让我觉得自己愚蠢无比。”
他们都是在各自领域很有建树的人,当抑郁来临时,他们症状可能与普通的抑郁症患者相差无几。对于名人来说,他们生病时,我们不会说他们是废物,更不会说他们毫无价值。可对于普通的抑郁症患者,当他们表现出这样的症状时,我们很有可能说出伤人的话语,甚至对他们进行全盘否定,这样的偏见会对他们造成第二次伤害。
2,抑郁症是“富贵病”吗?NO,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很多人会说抑郁症是有钱人才能得的病,是闲着没事干的人得的病,一般人忙死了 ,哪会得这么“高贵”的病,这是很大的误解。
抑郁症患者人数最多的人群是:穷人,尤其是农村人。在我国,农村自杀率是城市的两倍。穷人因为经济条件差,对抗风险能力弱,精神处于高强度压力下,抑郁症患病率高,但是治疗率非常低,恶性循环,会导致可怕的后果。所以,提高穷人的经济水平,可以有效预防抑郁,治疗抑郁。有钱还是好的。
不过,在我们平时的理解中,会觉得好像中产人群、作家、文艺工作者患抑郁症比较多,比如经常会有新闻:某某官员因为抑郁症自杀、某某老板因为抑郁跳楼,某记者因为压力过大患抑郁症跳楼……这是因为,他们更容易受到媒体和舆论的关注。一个大公司董事长因为抑郁症自杀了,媒体会因为他的名气连篇累牍报道。而同一时间在中国农村,有10个农村妇女因为抑郁症喝农药自杀了,谁会关心她们呢?有多少人会把目光投向农村呢?
我的四姨,我妈的亲姐姐,几年前,她因为患有糖尿病,子女不在身边,再加上和姨夫的感情不和,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后来上吊自杀。人们说起来,只会说:“哎,她也太想不开了。”没人知道那时候她的心里有多么的绝望和痛苦,岂止是想不开这么简单?
在她离世前一个月,我在家里过暑假,四姨家的房子就在我们家前面,有一天突然听到四姨家里传来大哭声和东西倒地的声音。我们以为只是和平时一样的吵架,次日妈妈过去问询,得知四姨和姨夫吵架后冲动地要用绳子吊死自己。妈妈非常心疼、担忧,把四姨带到我们家,给她包饺子吃,四姨的情绪马上有所好转。
只可惜,妈妈不能时时陪在四姨身边,四姨最终还是以上吊结束了生命。这件事情对妈妈的打击非常大,她一度也曾说“不想活了,要喝药”,把我吓坏了。后来幸亏妈妈信了基督教,她有了精神追求和支撑,终于不再提及此事。
农村女性因为繁重的农活劳动、苦闷的精神、身体病痛,很容易患心理疾病,从我小时候记事起到现在,几乎每年都能听说村里某一位女性喝农药或者上吊自杀。很少有人关心她们的心理状况,更别说治疗了。一想到此,心中很难过。
3,抑郁症可以治愈吗?当然
说了那么多悲伤的,应该寻找一些希望。抑郁症患病人数多,治疗难度较大,患病原因不确定,治疗率低,现在还没有说哪一种药物可以吃了立刻就好,心理治疗也需要长期系统治疗,很多人治疗一半就放弃了。但是有三分之一抑郁症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张进通过药物治疗治愈了抑郁症,已经正常工作。毛大庆通过跑步治愈了抑郁症,也正常参加社会活动,还鼓励他人运动。不管什么样的方法,只要能把抑郁症治好,这总是令人开心的。
有自杀冲动的抑郁症患者应该立刻去看医生,家人也要注意观察,及时带其治疗,不要错过良机。之前我曾写过《一个男孩的自杀计划》,文中的男孩自杀两次,一心求死,家庭是他最大的伤害源,后来也不知道他最终的结局。
对于严重到想要自杀的抑郁症患者来说,能够活着就是一种胜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生命只有一次,如果你选择结束,谁晓得有没有下辈子呢?给自己生的机会,医学技术在进步,心理学也在进步,总有一天,抑郁症可以得到快速、完全的治疗。
我看过一部电影《迷雾》,安宁的小镇突然被迷雾笼罩,人们被怪物袭击,躲在超市里不敢出去。迷雾久久不散,人性在绝望中备受考验。男主角无法承受这样的绝望,他逃出超市后,燃油耗尽,他选择了放弃,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自己准备举枪自杀时,发现没有了子弹,这时候,迷雾散去了,光明重现。
抑郁症,还有其他暂时难以治疗的病症,就像迷雾中的怪物一样袭击人类,再恐惧,也要试着坚持下去,总有战胜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