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谈谈有效采集需求第三部分,定性的做―可用性测试。
先有个疑问,既然是定性的做,那么谁来做呢?当然是用户!在这一环节我们要让实际用户来使用产品,或在原有的界面设计中发现哪些可用,要让用户产生内容,简称:UGC。流程分为5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招募测试用户,在这里又有疑问了,要招募什么类型的用户呢,答案是:对产品不熟悉的用户。这样能更真实的代表将来真实的用户。第二部分,准备测试任务。要让用户来完成任务,任务一般要找一些典型的实际中能使用的用户。第三部分,测试过程。在让用户测试任务的过程中,记得做好记录并把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第四部分,测试结束后。组织者通过询问的方式,让用户来评价一下对产品的整个看法。最后,研究和分析。对产品做一份分析表。针对用户的评价整理问题,按问题严重程度优先处理。
当然此方法也有自身的优缺点和对策。第一点:可用性测试如果做的太晚,等发现问题时也于事无补,一般判断太晚的指标是在产品将要上线之前。解决方案:可用性测试要在产品上线之前的各个阶段做。第二点:有时候觉得可用性测试很专业,也想减少投入干脆不做。但是我们也可以做一个轻量级的测试,比如样本取少一点,5个以上。第三点:先明确是测试产品,而不是测试用户。在测试开始时,我们就要给用户讲清楚,这个测试就是要让用户指出产品的问题。这样可以减少用户的压力。第四点,测试过程中,组织者该做的和不该做的。让使用产品的用户进行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用户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某个动作等等,组织者不能引导,总体的更本目的在于知道产品的改进。
写到这里我们能不能把可行性测试用到生活中去呢?答案是可以的。好比我要开一家奶茶店,我可不可以招募一些测试用户呢?那要招募什么样的用户呢?高粘度顾客,还是那种一次性顾客呢?如果是高粘度顾客你又会采取什么样的测试任务呢?如果把自家的每一款奶茶,都摆出来让顾客去一一品尝是不是成本太大,那么我们又如何降低成本呢?采取一个可行性方案。接下来让用户来评价为什么会选择这些类型的奶茶,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然后是不是要做一个研究,分析。把所采集的问题进行整理。写到这里我又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在我们采集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把一些顾客常选出来的奶茶做个记录,对于常点的奶茶我们可以增加点进货量,而对于不常点的我们是不是可以少进一点,但要保证有。
我在想可不可以弄一个轻量级的活动来进行测试过程,至于怎么做我也在思考当中……
也可以当做作业,让用户来思考一下。
最后明天继续……
本文原创发布于微信公众号 wu_you_lT,欢迎关注第一时间获取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