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再三,我还是觉得应该把自己童年的创伤写出来,等到合适的时机我准备好了,就去直接面对这个问题。
我生活在东北十八线的一个小县城,父母都是国企的工人,自打我有记忆开始,就经常听我妈说,我是因为实在没办法了才生出来的,当时我妈在我哥几个月的时候又怀孕了,做了流产,没多久发现又怀了我,身体情况已经不允许她再堕胎了,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把我生下来。
80年代的时候,正是国企接班的大潮,当时有一份国企的铁饭碗,那是大家都梦寐以求的,但是同时这个时期也在全国推行计划生育,一对职工家庭只能有1个娃,生多了又要罚款又要丢工作。我爸妈当时没办法,交了2400的罚款还到处托关系找人才保住了工作把我的户口落了下来。
对他们来说,那个年代,为了我也是做了很大的牺牲吧,2400相当于一家全年的工资了。所以从我有记忆开始,我妈就把这件事挂在嘴上,不管是和亲戚朋友还是没事自己闲聊,都要说一遍,她多么的不容易,我是多么的多余。
而那个年代是很重男轻女的,我哥吸引了家里人所有的目光,我的爷爷和姥姥,在对待我和我哥上,有明显的差距,有好吃的会优先给我哥吃,有什么好事儿会偷偷把我哥带到一边儿,我看在眼里,可能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在心里默默的种下了一颗希望别人关注的种子。
所以从小我就自理能力特别强,倒不是我妈故意培养的,而是真的没有精力管我,3岁我就可以自己摘鲫鱼的刺自己吃饭了,也因为我妈怀我的时候身体状况并不好,所以从小我就是一个病秧子,一个月有大半个月都是在医院打吊瓶度过的。
3岁那年,我像往常一样自己跑去找护士开始打吊瓶,那时候只要生病,就是打青霉素,正打着一半的时候,人突然休克了,幸好老医生经验丰富,人工呼吸帮我把嗓子眼的那口痰吸上来,总算是人救回来了。这件事也奠定了我一生的过敏体质。到现在35岁,我已经是一个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的一个长期患者了。
虽然身体底子差,但是我身上有二胎孩子常有的特点,很独立,自强,学习成绩优异,反正就是只要能吸引大人目光的事情,我就去做,这样,他们在说起我的时候会引以为豪,而我觉得只要我越来越好,他们就会越来越爱我了。那时候小不懂,现在看了那么多的书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回想起来,自己就是缺少爱,缺少关注,所以才会去想方设法的寻求爱。
从小我就学会了看脸色,跑腿办事是我长做的事情,所以慢慢的,爷爷也开始关注我了,对我明显比小时候好很多。听我妈说,我妈生我的时候,我姥姥只是问了一句,是小子还是闺女啊?听说是闺女,压根没来看我妈和我,只是冷冷的说了一句“就知道是个丫头片子,有什么好看的。”我妈经常自己说起这件事,也许她唠叨一下,也只是想表达她对她母亲的不满吧。
后来我们兄妹俩都到了上学的年纪,小时候我很有画画的天赋,但是家里没有钱让我去报班学,似乎我妈也没想过让我系统的学习一下。两个孩子同时上学对家里来说压力很大,再加上后来国企下岗潮来了,我爸妈都双双下岗,他们面临着要重新找工作,这个时期,他们俩都进入到了私企。
小时候我们家并不富裕,每年过年的时候才能买新衣服,才能吃顿大餐。所以童年印象里面,过年简直太开心了,有糖吃,有新衣服,还有压岁钱(实际上我一分钱都没自己捞到过,我妈认为她也送出去钱,所以收回来的钱自然也应该归她)。过年那天下午我都是吃撑的,以至于每年过年我都要吃多,我们东北话叫吃旸食了,就是吃多了打嗝都是馊味。
很佩服我爸妈的一点就是他们不管生活多么难,都坚持让我和我哥上学。我妈常挂在嘴上的话是:“你爹妈没能水,一辈子出苦力做工人,就指望着你们两个考大学出人头地了。”
所以从小我的学习成绩就特别好,我认为,只要我考上了大学,我爸妈就会很开心,我出人头地了,他们就不会为了钱发愁了。这期间我爸还开了自己的修理厂,生意非常好,我们家似乎也向着蒸蒸日上的小日子奋进了。生活有了奔头。
我哥初三中考前的两个月,家里的这种平衡被打破了。我哥因为踢足球跟人起了争执,对方十几个人打他一个,最后脑出血住院了。因为县城治不好,所以我爸妈扔下家里的一切,都来不及交代什么直接就奔省城去了。扔下我一个人,由亲戚家的姐姐照顾我,因为我妈走的时候也没有留下什么钱,所以表姐每天买绿豆芽炒给我吃,就这样吃了一个月,我爸妈带着手术完的我哥从省城回到了县城住院,这期间因为没法照顾修理厂,我爸的生意也就这么终止了,以至于后来他都是给别人打工赚钱。前几天我爸来北京照顾我闺女,电梯上聊起来,他还在感叹,说:“人呐,不认命不行,你就算再能蹦跶,再不服气,该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怎么折腾也没用。”想来,当时关掉修理厂,对他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以至于他觉得是命里没有财运。
因为住院了两个月,紧接着就是中考了,我哥一动脑,脑袋就疼,所以中考的成绩并不理想,也没有考上我们县一中,后来为了我哥上学,我爸卖掉了修理厂,又跟亲戚借了几万块钱,自费把我哥送上了县一中。当时我正在县二中上中学,我妈跟我说,咱们家你哥上学还是借的钱,高中你就只能自己考了,能考上呢,你就念考不上就不念了。那时候我就觉得很不公平,可是我又想得到关注怎么办呢?于是我就发奋学习,我们班主任是谁学习好,她就特别喜欢谁,会放在班级的最前面坐,后来因为我学习成绩越来越好,我也被分到了第一排,和我们班的另外两个男孩,我们三包揽了每个学期的前三名。还有就是当时我妈为了鼓励我,对不会骑自行车的我说,不用学骑自行车,等你考上一中,我给你买个摩托车。对于初中生的我来说,摩托车简直太酷了,我一定会是高中最拉风的仔。
后来中考的时候发挥失利,差几分进县一中的重点班,我被分到了一个普通的理科班。但是仍然是非常优异的成绩。结果开学之前兑现承诺的时候,我妈反悔了,说没钱,只给我买了一个自行车,让我学会之后每天骑车上学。所以这也奠定了日后的我一言九鼎的习惯,我很少承诺什么,但是承诺了无论如何都会做到,也许就是因为受了这件事的影响。
高中第一年我的成绩还是很好的,但是因为我和我哥差两年,紧接着我哥又高考了,又是因为脑袋受过伤,不管怎么努力他的成绩都上不去,记不住,所以高考又失利了,这一次三表本科需要10万的赞助费。家里本不宽裕,这么多钱真是要了我爸妈的老命了。东拼西凑,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还是不够,没办法,变卖家里的东西,当时我们家养了一条大丹狗非常懂事,没有钱把它按斤卖给了狗贩子,最后估计是变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了。
这个时期,我妈的焦虑到达了顶点,和我爸稍有不如意,她不是把火撒在我爸身上,而是在我和她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恶狠狠地咒骂“我为什么要生你们两个,都是孽,如果不是生了你们,我一个人生活的多自在,想吃啥吃啥,想买啥买啥,用得着受这份气”然后巴拉巴拉的开始说我爸不体贴她,我爸没有眼力见,看见活儿也不知道动手帮忙,还要她指使才会做。
我妈是个自尊心极强,又不善于沟通的人,有什么委屈不开心从来不跟我爸说,对我爸不满也不会当面对我爸说,总是挑我爸不在家,就我和她在家的时候说。所以我养成了倾听的习惯,我从来不评论什么,只是默默的听着。但是从小到大这些话确实侮辱性和杀伤性都极强。以至于我一直否定自己的存在,我认为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多余的,是父母的负担,如果没有我,只有我哥一个孩子,也许他们一家三口会生活的很幸福。
现在回想起来,高中的三年我都是在这样的咒骂声中度过的,从来不是因为我,不是我爸就是我哥,当我爸一出门,我妈就像倒垃圾一样,捡到机会就会向我倒一遍。我爸一回来,她立马变一个人,不说了,像没事人一样该干什么干什么。所以我很疑惑,为什么你自己的问题,不去直接面对当事人解决呢。可能是受到我妈的影响,我并不知道如何处理人际上的冲突,我只有两种方案,要么战,要么逃。没有中间状态,因为我不知道怎么沟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不满。
印象中最深的记忆,有一次,我哥交学费又没钱了,我妈找亲戚借钱被人家数落了一顿还没借,亲戚说我妈“没钱还上什么学,你这什么时候能还上,有钱也不能借给你啊。”
当时我和我哥都暗暗的在心里下定决心,我们一定要考上大学出人头地给那些瞧不起我们的人看看。我要让他们后悔说出今天的话,所以我学习是出于兴趣爱好吗?我觉得不是,就是因为心里不服气。这也奠定了日后我没有目标,因为我已经考上大学了,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如愿的打了别人的脸,成功的完成了我爸妈的愿望,但是我是谁呢?我为什么要生活在这个世上?我的爱好是什么,我统统不知道。
后来我妈很无奈的跟我商量“家里没钱了,只能供一个,你哥脑袋被人打过,他不是不想好好学,要不你就别念了”。人生中我第一次哭着和我妈吵了起来。我觉得太不公平了,凭什么我一路都是自己考上来的,能不让他们操心的我都自己做,可是关键时刻被放弃的那个人竟然是我。我的人生彻底崩塌了,本来从小到大就是个多余人,现在这件事正好验证了,我就是一个牺牲品。也是因为这件事,我彻底的否认了自己的存在感,之前还会挣扎一下,小时候我哥跟我说,你就是多余的,我会回嘴说你才是多余的,要是没有你才好。现在在我妈的决定里,印证了我才是那个多余的。
后来不晓得怎么凑够了钱,我如愿的继续学习,可是我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本来我好好学习就是为了我妈能重视我,现在我觉得没有必要了,无论我做些什么我都无法取代儿子在她心目中的地位了。从前几名下滑到整个班级的中下等,甚至高考也没有考上本科,不甘心上大专的我复习了一年,最后考上了本省的一所二表本科。
现在我已经在北京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但是我又遇见了新的问题。我受不了别人否认我,所以当我们后来和强势的婆婆一起生活以后,我婆婆经常的否认我,否认我做的事情,否认我做出的努力,我就越来越低落,以至于后来生完孩子就抑郁了。我认为她就是为了孩子,我生完孩子我的使命就完成了,我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坐月子的那个月我想过去死,觉得我的人生没有任何想要的东西,可是当我站在窗口的时候,脑子里总会想到不知道哪里听过的一句话“活着比死更需要勇气!”所以我活下来了,用了3年的时间去疗愈自己在坐月子期间受到的影响。
现在我的孩子4岁4个月,我看了很多书,就希望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不要再发生在她的身上。曾经我是那么反感我妈因为和我爸生气,把气撒在我的身上。但是当我一次又一次的觉察到我和我婆婆生气的时候,我会把气撒在我老公和我女儿身上。我活成了我妈的样子。我活成了我最不希望的样子。
于是我参加修行课,看心理学的书,就是为了能够疗愈儿时的创伤,但是它就是在那里时不时的跑出来,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应该停下来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优秀,只看自己哪里还不如别人。当我越是觉察,越是发现,儿时的记忆严重的影响了我现在的所作所为,所以我决定直接去面对它。
之所以现在还不能接纳儿时的记忆,也许也是因为我从来没有正面和我妈聊过,我特别想说,成年人的世界,谁没有烦恼呢,放过那个爱你的小孩子吧,她只是一个孩子,帮不了你,你唠叨完是痛快了,有没有想过孩子的内心是否能够承受的住这么大的压力。
我现在还做不到接纳,也没有当面对我妈说过这样的话,她有不如意的时候还是会打电话给我倒一遍苦水,咒骂一遍我爸,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听着。听完之后我的情绪会被拉回到童年,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在自己的身上,觉得如果不是因为我的意外出现,也许我妈的人生会是不同的轨迹吧。
有些事压在心里太久了,没人说真的会变成病,得治,如果不能说出来,索性我就写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