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一圈回来了啊?”
牵着狗遛早的大爷最近偶尔会对我打招呼。
“看看,叔叔锻炼呢!”
一个年轻妈妈也向我这边看了一眼,对怀里的不足周岁的孩子这样说到。
“今天跑步不热了吧?”
卖菜的蔬果店老板娘也对我有了印象。
……
我是一个过客
自从租住的村里把那唯一的一条主街修好之后,我每天晨跑的线路便固定下来,甚至跑到哪个位置已经跑了多远都变得“门儿清”。每天五六公里,半个小时左右,看见的是同样的人,同样的景色,同样的路,甚至是同样的自己。
有个道理想来确实没错,动力和激情是会变的——当一件事慢慢褪去最初开始的激情,逐渐形成习惯之后,就会变得平淡无味,也撩不起什么大的情绪。这个时候,如果已经形成习惯还好;如果没有,大概离放弃也不远了。
不过,真的身处这种习惯成自然的状态的时候,就感觉每天的行为就好像吃喝拉撒睡一样,而周遭的一切也似乎都与我无关了。
纵然天气多变,人来人往,只是享受内心的宁静,倒也别有一番滋味。况且,除了被动的应允之外,我也不大愿意主动参与到周遭的形形色色当中。
这样一来,我就不用像前文提到的那样,揪心地念叨该怎么和刚刚认识的大妈打招呼;也不用想着怎么穿过车水马龙,还能保持低调;更不必过于担心多看那个女孩子一眼与少看这个女孩子一眼,会有什么不同。
因为,我是个过客。过客是没有责任的,也就不必挂碍。只要做到非礼勿视,礼让有序,我就可以看到任何我想看到的。
热身
我做跑前热身和跑后拉伸的地方,正好对着一位大爷的房门口。大爷起得早,有时坐在一个小马扎上看人来人往,有时在房门口随意溜达,但一般不会远离房门口三米之外。
所以,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碰见。有时候闲来无事,他就看我锻炼,眼神儿也从不避讳,但是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
这成了我们的默契。我想,他年轻的时候大概也是一个像我一样内向的少年吧。我又想,他是不是也在猜想我,猜想天天晨跑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小伙子呢?
我们相互想象着对方的过去和现在,但是从来没有证实,大概也没有必要。
生活路过与路过生活
通常,我六点多跑到主街道上的时候,虽然上班的人还稀稀拉拉的,但是马路两旁那些小吃摊早就已经热气腾腾的了。
“包子炸糕,油条豆浆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个场景最稳定。
大概每天与我擦肩最多的人,就是这些“月入三万,不会少我一个鸡蛋”的大妈了,只是他们热情地忙碌着生活,大概也不会留意到我。
有特殊情况的时候,我四点多就起床晨跑了,马路上几乎没有什么人影,我赛过了太阳公公,却依然比起早贪黑出摊的他们晚了一步。我不禁会想,他们每天是怎么休息的呢?我想那一定是完全不一样的作息规律,却想象不出。
晨跑是我的生活,卖早点是他们的生活,我们的交集不过就是这条马路上的一点,马路延伸出去,我们又会分开,各自生活。
世界上也总有太多角落,洋溢着生活的气息,或者豆浆甜,包子咸,再不然,就是咖啡苦,奶茶香,不过都是活着,有什么可矫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