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已经全部看完了,还剩4篇读书笔记没写,就完结了。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周老师说,读一本书不用全部记住里面的内容,只要能记住里面几个点并且能为自己所用就够了,这次这本书就试着提炼出自己印象最深的3个点,和自己实践下来复盘一下。
第一个是“舒适区边缘”,这个知识点非常刷新我的认知,以前我觉得做任何事都要自律,都要去往高够一够,包括以前上班订kpi 都是要往高了订,目标是绝对不能比上一次低,最大限度就是维持现状。但是通过这个知识点的学习,终于知道为啥有些目标一直完不成,因为在困难区了。有些目标感觉很没意思了太轻松完成了一点挑战都没有,那是在舒适区了。只有在舒适区边缘,目标可以达成但是也需要够一够,不是那么容易完成,但是也没那么难。这个区间是最好的。所以这次我把早睡目标降低了,从11点睡觉降到11点半,一周完成5天,以前订11点基本完不成,订11点半每天都做到也很困难,这次调整的目标按照自己之前平均睡觉时间,加上两天预留特殊情况,就是属于“舒适区边缘”,目前为止全部能不那么轻松的达成,说明这个目标订的对于我是合适的。
第二个知识点就是周老师的“日常规划本”,我也学着周老师1:1做了一个,很巧的是我其实从6月份已经开始在自己手机备忘录里排程了,每天如实记录了一下自己一天每个时间段干了啥,看看自己每天花费时间比例,有具体数据了然于心。但是看了周老师的规划本,我发现自己少了最重要的“要事优先”和计划和实际执行之间出入的复盘,导致我虽然记录但是该完成的一样完成不了,最近加入了“要事优先”和“每日复盘”以后做事效率大大提升,把几个月前还在拖拉的事都做完了。
最后一个知识点就是“认知越清晰,行动越坚定”,之前给自己定的执行都很模糊,就比如买菜,最近暑假和老公两个人自己在家买菜做饭,一开始不知道吃啥,然后刷了半天做菜视频,还不知道要吃啥,还浪费了大把时间纠结,最后叫了外卖。现在每天要吃啥提前一周把具体的菜谱整理好,要买的食材清晰的记录在本子上,然后按照清单买菜,基本上最多半个小时搞定一周的菜,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做自己的工作,这样家庭和工作也能平衡。
学以致用,行胜于言,这是我最喜欢的8个字,学了很多道理,但是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还不如知道一两个道理,用精、用深。周老师这本书颠覆了我以往很多认知,而且大大缓解了焦虑,把“慢就是快”,把深耕、时间复利等专业名词用通俗类比的语言,则是书中说的费曼语言,用自己的话解释的通俗易懂,又很好玩,一本书看完了意犹未尽,还打算买他的另外两本书,《认知驱动》和儿童版《认知觉醒》,不共读自己也想买来看看,这就是作者的魅力,语言的魅力。干货满满的一本书,我拿他当一本实用工具书了,以后时常翻一翻,能够深度践行书中一两点,就很厉害了,感谢夏老师推荐这本书一起共读,感谢大家一个月的陪伴互相交流思想碰撞,我们一群人学习,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