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质疑或者被质疑“为什么我说得话你就是不懂?”的时刻。一段信息,不管你是用书面还是口语的形式发送出去,不管你发送出去的目的是为了说服、告知、教育对方还是其他任何目的,只要这段信息没有被对方正确接收到,这次沟通就算是失败的,这段信息就只能算作噪音或者干扰。那么产生这样的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 我们必须意识到,文字只是人类借以用来表达想法的代码而已,发送者和接收者双方必须赋予它相同的意义,这个代码才能被理解、被正确接收。但是由于每个人所处环境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或者仅仅是因为思维的不同,不同的人可能会赋予同样的文字不一样的意义,以至于发送者的信息不能正确的被接收者接收到。比如,我在我手机上把我哥哥的号码备注成了“老哥”,我妈妈看到了就很不满,说:“你为什么要在前面加一个老字啊,把你哥哥都叫老了。”我爸听到了之后说:“这只在表达亲近而已啊,就像喊老爸、老妈一样。”
又比如,在一些台企里,很多台湾来的同事就很喜欢中文中夹杂着英文讲话。对于英文OK的人来说,只是会觉得这样的沟通有点不习惯而已,但是对于很多英文不大行的工科男来说,就很可能出现听不懂对方到底在讲什么的情况,这天简直就没法聊了!
其次, 除了文字沟通,我们常常还会运用到后设沟通。所谓后设沟通就是附加在文字上的一切非语言的、用来阐释他人所说的话的线索,它包括但是不限于时间沟通(比如,参加面试却迟到半个小时,会被解读成对这个工作不感兴趣)、空间沟通(比如,一个人和A说话的时候会和A勾肩搭背,和B说话的时候却会隔着一段距离,这表现了和A的亲近)、肢体动作(比如,愤怒的时候会握拳)、语速语调(比如,紧张的时候的时候语速会加快语调会变高)、面部表情等。
事实上,后设沟通是比语言沟通更可靠的一种沟通,因为我们比较容易控制自己的语言,却很难去控制自己的神经。那些自然而然做出的动作或者流露出的表情是最能真实表达我们的想法的。比如,当有人问我们紧不紧张,我们嘴上回答说不紧张,但是手脚却已经开始发颤了。所以,当语言沟通传达出的信息与后设沟通传达出的信息相悖时,我们应该选择相信后设沟通传达出的信息。但是很多失败的沟通产生的原因就是信息接收者没有注意到那些后设沟通。比如,当一个男生对一个女生说:“你怎么这么傻啊。”女生可能会因为这句话气得甩手走人,但是如果她有看到男生带着笑意的脸和宠溺的眼神就应该明白这个男生想传达的意思是:你怎么这么可爱啊。
又比如,在我们的工作谈判中,对方说“OK,这样的决定我是可以接受的。没问题!”但是说这句话的时候,语速明显加快或者音量加高,眉头皱在一起,身体后倾靠在椅子上或者手不耐烦的解领带,其实他的真实想法是:我对你这个决定是很不满意的!!!
了解了沟通失败的原因后,再做出相应的改进应该不难了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沟通是双向的。对于失败的沟通,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都需要对此承担责任。所以,下次不管自己是那个质疑“为什么你就是不懂我?!”的信息发送者还是被质疑“为什么你就是不懂我?!”的信息接收者,都请先试着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所谓情商高者,大多都是能带着同理心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