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天下的太阳花/原创
有的人在完成目标后,喜极而泣。
我呢,手舞之,足蹈之,还广而告之,唯恐天下不知。这不,第49次日更,便是我完成「日更第二个小目标」后的复盘记念。
我超级想念青葱岁月感性萌爆的文字,那是我曾经的梦念。但是,现在,我坚定地写我的习惯实验研究体系。他们说,这叫干货文。
昨天,白天忙碌了一整天,腰那个有些酸楚劲,然后与合伙人各自回家休养了一夜。
从今天起,温度唰啦啦骤降10度以上。我一边期待着我们的羽绒服大麦,一边又想着是否不能够太冷,像杜甫唱「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般。
回想昨天,回归此刻,日更是写作者的涅槃。你说呢?
有人说,日更是写作者的坟墓,求量不求质。你们说的,都是对的。用心理学的方法来和你们沟通,最终是把我的观点植入你的内心。
我是行动派,先行动起来再说,不然,人类已经病入膏肓的拖延症就会同样侵入我们的肉体。
企业家们都说,在这个日新月异,变化多端的智能化数据时代,「先扣板机再瞄准」才是生存之道啊。
你看,先堆量再求质是遵循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量变引起质变」就是说它啊。马克思九泉之下也会瞑目,毕竟,哲学不是拿来「炫富」,是拿来当尿布而有用的。
我还必须提示你们这样一个事实,那些想把每一篇文章都写得倍儿溜唰,呱呱雄叫的人,最终只留下了三两篇「墨宝」。
李砍柴是深淀十年以上,才有今日的功底,我们做不到像曹雪芹一样十年五修同样一部著作,那就先把量提起来再说。
最开始日更,我就打算把我「每天即兴演讲3分钟」的记录扩展成一篇完整饱满的文章。
在第21天第一个日更小目标完成后,我就确定了第二个写作专题:习惯。众所周知,我的第一个主题是「演讲」。到今天,我明白一个道理,「主题化写作是最好的写作方式」,所以,适时做出进化之举。
习惯是一个好东西,生命中有45%的行动来源于习惯动作。我就在想,我能否把习惯扩张为生命中占比80%的行为?这样,生命就会享受「轻而易举」感觉,谁不想要呢?你想要,还不知道怎么要呢!
你看,这就是日更的好处。
当每日写文成为一种习惯,你肯定不愿意天天枯燥地重复。那么纠结是否日更的人,显然不明白日复一日地日更并非是天天记流水帐,而是每一步都有成长的阶梯化设计。
当简书青年简宝玉给我留下这段话时,「Hi,你已坚持日更超过45天,我知道做到很不容易,这很了不起。记下今天这个节点吧:你可以完成更多的事情。想送你一份小礼物,点开链接留下你的收件信息,我们会安排礼物尽快上路」,我就知道,宝玉是多么懂我的心啊。
日更路上,每一个小小的赞美与激励都会拉动我们爬得更高,走得更远。
从明天起,我将启程前往我的第三个小目标,「完成日更第100天」。
我的日更主题将更加清晰,「轻而易举地养成人生好习惯」,在冲刺第三个小目标的过程中,至少30篇文章写作「习惯」这个主题关键词。
我将完全按照一本书的结构来写作,写得臭没关系,大不了,当作一部草稿,有朝一日再来修改与打磨。我是想把我在习惯上面积累三年的研究提炼出成果来,这是我用实战,用100多个习惯项目呕心沥血出来的。
简书,大把的人越来越喜欢写小说,聊故事,还有更多饱含诗意的人,每天三五行诗感觉朗朗上口,文简意丰,自得其乐。
我眼低手也不高,就喜欢写纯粹的干货。毕竟,我是一个「口身心合一」的「直男」。我写文不仅是写文,是改造我的生活与大脑。科学研究有结论:冥想有助于大脑与神经的改造,这是我即将实验「每日冥想五分钟」习惯的底层原因之一。
说到这儿,我发现,我是一枚像模像样的「未来主义者」。
我已经开始计筹划着100天后写什么,「我在哪儿」这样的神问题一次次地浮现在脑门。不管如何,我喜欢我自创的思想方法「目标流」——人生就是一连串的实现目标的过程。在走向100天的路上,我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完成365天的日更。
叔本华说,「唯有发自心灵深处的作品才能获得桂冠。」未来如何不重要,我手只写我心。
复盘即记念。
最后,谨以此文献礼于日更49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