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

对于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

对于相同的一件事情同一个人,不同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也许这句话就是最好的答案。

如果想过上悲惨的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大多数人的不快乐来自于与他人的比较,通过比较放大自己的不幸,就更加痛苦了。

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
我们大多数的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就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不再是好奴隶和好属下。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
1.责备自己  2.指责他人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1)“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2)“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3)“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