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在我脑海中很难给它下定义。毕竟它不像年龄一般,仅仅是一年年累加起来的数字。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有的时候需要一个过程渐渐地过渡,有的时候却又好像只需要自我反思的一瞬间。
有一句话说的好——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又何尝不是呢?从外打破,是被动地接受,是压力。从内打破,是自己重塑自己,是成长。
(一)
我的好友小曾前段时间吐槽,真的不想长大,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快乐,你说这不是找虐吗?以前吃个冰棍儿就乐的不行,而现在吃哈根达斯也未必满足;以前的时候打个小游戏恨不得半宿不睡觉,而现在,玩什么都没了兴趣。以前那么讨厌事故圆滑,而今却也迫不得已。不快乐,甚至有时已经没有了一夜睡到天亮的优质睡眠。
是啊,那公众号里一篇篇30岁以前一定要知道的事情,再不知道就晚了的催命号角,让这颗正年轻的心疲惫不已。她茫然,因为自己的观念与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发生碰撞,主观世界碎一地,之后便是无措。
我对她说,你现在的不快乐,无非是伴随着长大,欲望更强了,知足就好。你现在的不快乐,不过是长大了,接纳就好。
她反问,知足?那还怎么进步?接纳?我为什么要变成那个我讨厌的模样?
一时之间,我竟无言。
(二)
我曾经很不喜欢和那个叫妮子的丫头待在一起,不是因为合不来,而是每次和她讨论问题,我都会被她说教得哑口无言。
妮子颜值很高,师出名门,聊天的时候,段子手一枚;开解你的时候,浅白深刻。妮子从来都是那个家长心中“别人家的孩子”,小伙伴们心中的女神级人物。和她在一块儿,我永远是被忽视的那一个,因为她太耀眼。和她在一块儿,我永远是被说的口服心不服的那一个,因为服气她的见地,认同她的大格局,可却不甘心自己的观点被驳斥地面目全非。
每次同她聊天儿,不得不承认,她的大格局、大视野会套住自己的小世界,会自己强制自己这个小世界不断变大,把这些影响我放大格局的羁绊扔掉,这个过程,并不好受。我将其看做成长。
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曾说,“所谓成长,它其实发生在你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那条鸿沟,你掉进去了,这叫挫折,你爬出来了,就是成长。”当主观建立的世界与客观世界发生冲突的时候,当你掉进了这个鸿沟并且无法避免的时候,一道选择题赫然摆在你的面前。掉进鸿沟里,自然是疼痛难免,你可以选择置之不理。我们很多时候的本能反应是自我保护,求同情,求安慰,看看,我都掉下去了,你们不是应该关心一下我吗?我都摔疼了,我应该在这歇会,疗伤。这样,我们是在拒绝成长。当然,你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默默地擦拭伤口,看看这个将你跌落的地方,想想自己怎么就在这里跌了跟头,打碎那个被羁绊住的自己,重建心态,重树观念,重塑自己。
打碎重建,疼,还要自己主动去面对,这个过程本身并不讨喜。幸运地是,成长将选择的权利交给了你,你可以选择求同情的心安理得,也可以选择那个疼痛的重建,遇见更好地自己。
小曾,那个我文章开头提起的丫头,我想说,“知足,是感恩。不是不思进取,是蓄势,为了更好地出发。还有,其实世故圆滑也并非你讨厌的模样。所谓世故,不过是更尊重别人罢了,所谓圆滑,也只是更注意沟通而已。这个模样,只是想更好地和这个世界相处。你说呢?”
也许你又要吐槽,打碎重建之后,岂不会留下伤疤?
是啊,会的。但是,别忘了,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